永寧鎮(zhèn),為石獅市東南部的著名濱海僑鄉(xiāng),位于閩東南泉州灣與圍頭灣中部的深滬灣北畔,與臺灣隔海相望。距石獅中心市區(qū)8公里,北與本市蚶江鎮(zhèn)、錦尚鎮(zhèn)接壤,南鄰晉江市龍湖鎮(zhèn),東距臺灣臺中港130海里。陸地面積28.6平方公里,現(xiàn)有常住人口4.6萬人,海外及臺、港、澳永寧籍僑親5萬多人。下轄21個行政村(居)委會。永寧地處亞熱帶,四季常青,氣候溫和,物產(chǎn)豐富,年平均氣溫在攝氏20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911-1233毫米之間,冬無嚴寒、夏無酷署。
這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歷史古鎮(zhèn),永寧鎮(zhèn)是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衛(wèi)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歷來為閩東南地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永寧古稱“水沃”,唐時稱“高亭”,宋時稱“涼恩亭”。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為防外患,與此建水澳寨,稱“永寧寨”,寓意永得安寧。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抵御倭寇,朝廷在此設立衛(wèi)城,以作泉南屏障,稱“永寧衛(wèi)”,下轄福全、崇武、中左(廈門)、金門、高浦5所及祥芝、深滬、圍頭3個巡檢司,鼎盛時期,與天津衛(wèi)、威海衛(wèi)齊名為全國三大衛(wèi),歷史上為抵御海盜、外來侵略和海上交通、經(jīng)貿(mào)往來做出了不可磨沒的貢獻,也飽受歷史的蒼?简,如明末清初的“陷城洗街”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 “7.16蒙難”,至今仍讓永寧人民世代難忘。永寧至今仍保留著非常完整的古街道,兩條貫穿東西南北的街道把四個城門分成四個方塊,狀如鰲魚臥灘,故又有“鰲城”之雅稱。新中國成立后,永寧隸屬晉江縣。1989年石獅市成立,劃歸石獅市管轄。
這是一個人文薈萃的著名僑鄉(xiāng),永寧鎮(zhèn)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悠揚的歷史為永寧沉積了豐富的文物遺產(chǎn),賦予了永寧深厚的文化底蘊,涌現(xiàn)出了許許多多文人政客、革命英雄、商界巨子和著名僑領。目前全鎮(zhèn)共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分別是:姑嫂塔(亦稱萬壽塔或關鎖塔)和城隍廟;石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分別是:虎岫寺摩崖石刻、永寧衛(wèi)石刻(鎮(zhèn)海石)、李子芳烈士故居、董云閣烈士故居,明代武進士陳有綱墓、慈航廟、“7.16蒙難紀念碑”、岑兜古鹽場;其他著名的歷史古跡有:古衛(wèi)城遺址、朝天寺、玉皇閣、伊斯蘭教圣墓、觀日臺、沙堤石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