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岔村座落于距離劍河縣唯一的一個城關(guān)鎮(zhèn)(革東鎮(zhèn))西北約10公里處,清水江繞村而過,現(xiàn)在已通公路(施秉縣方向)。它由南面、白龍、翁路、翁岸和大寨五個自然寨組成,現(xiàn)有467戶,1873人,以苗族聚居,有一所學(xué)!搴有W(xué),主要經(jīng)濟收入來源為農(nóng)業(yè)。村寨面積約1700余畝,耕地面積約700余畝。五岔村原隸屬臺江縣革東鎮(zhèn),因在清水江中下游修建“三板溪”水電站,地處清水江中游的老劍河于2003年底搬遷至革東鎮(zhèn),現(xiàn)五岔村歸屬于劍河縣革東鎮(zhèn)。
五岔是一個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之地,民族節(jié)日頻繁,有盛典的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jié)、每年農(nóng)歷六月初六的獅子龍舟節(jié)、一年一度(農(nóng)歷二月十五)的苗家情人節(jié)——姊妹節(jié)、苗年節(jié)等,習(xí)俗多樣,舉不勝舉。山歌、酒歌種類繁多,時時歌舞彌漫,蘆笙蕩漾。既有聞名一帶的《爹他當(dāng)那》等民族古歌,又有歌唱生活與愛情的悠揚飛歌和郁多樣的情侶對唱;民間武術(shù)享譽四方;特別是苗族紅鄉(xiāng)秀精品獨樹一帆,如今聞名中外;宋代男式長袍保留古韻,別具一格;這里蘊藏著許多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chǎn),擁有《‘搭向’(貓頭鷹)救母》的神話故事和《飛公(故兩)救難》等傳說。如今貴州第一五岔村志——《五河苗族志》就問世于此處。
挖掘民間文化種類繁多,地方文化特色鮮明,正走向世界,使之更加有力的傳播下去,讓整個社會一起保護好這一塊完美的民間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