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老縣城”,始稱“駱駝脖子”。
清末,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添設肇州廳,選定“駱駝脖子"修建衙署,遂為治城。
中華民國成立后,1913年為肇州縣城。
到1923年全城人口已達8900人,商鋪作坊林立,市面繁榮。
東北淪陷后,1934年夏,松花江泛濫,縣城被洪水沖毀,肇州縣署遷往“老城基"(今肇州縣城)。
洪水退后,城內住戶所剩無幾,只稱“老縣城"。
同年12月,明確劃歸郭爾羅斯后旗管轄。
1935年經偽旗公署與地方士紳商議,將“老縣城"定名為“肇源”,同年8月郭爾羅斯后旗公署由四站老爺屯移駐肇源城,后改稱肇源街。
1945年“九三”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初設城區(qū),1946年末設置肇源區(qū),1949年改為第一區(qū)。
1956年4月,將郭爾羅斯后旗改為肇源縣,設置肇源鎮(zhèn)。
1958年9月,改稱肇源鎮(zhèn)人民公社。
1980年8月,改為肇源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