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千佛巖石窟位于四川省通江縣諾江鎮(zhèn)千佛村,石窟雕鑿于唐龍朔三年(663年)至開元七年(719年),前后歷時56年。共有造像54龕,造像3000余身,分布在高10米、寬53米的白砂巖石正面和左側(cè)。正面28龕,盛唐雕造;左側(cè)26龕,初唐雕造。整個造像群由凈土變、天龍八部、說法圖、七級佛塔、千佛屏等龕組成。主要有釋迦牟尼、觀世音、大勢至、四佛、三世佛、藥師佛、護法力士、供養(yǎng)人、樂伎等。龕形有方形龕、雙重檐龕、拱形龕等;雕刻手法采用高浮雕、淺浮雕、線刻和鏤空雕刻手法。千佛巖石窟規(guī)模宏大,裝飾華麗,雕藝精細,栩栩如生。既有初唐時期的簡樸,又有盛唐時期的風(fēng)韻,是研究唐代服飾、美術(shù)、彩繪、雕刻、建筑等的珍貴實物資料。特別是高3.7米的七級浮雕佛塔龕和四佛并坐龕,前者人字形直斗重疊使用,除西安大雁塔門楣石上的線刻外,是僅有的例證,是研究建筑歷史和建筑藝術(shù)的寶貴實物資料。1996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2日,國務(wù)院核定并公布該石窟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范圍:石窟左右兩側(cè)各外延40米,以分布石窟的山崖頂部向后、底部向前各外延40米。
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
延伸閱讀: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