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石窟寺位于甘肅省涇川縣城東涇河北岸的溫泉開發(fā)區(qū)蔣家村,距涇川縣城9公里。
據(jù)南石窟寺碑記載,北魏永平3年(公元510年),為涇州刺史奚康生所造。保存在洞內(nèi)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題記,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
南石窟寺又俗稱為東方洞�?啐愰_鑿在涇河北岸紅砂巖上,現(xiàn)存5窟,1號東大窟和2號西小窟保存較為完整。東大窟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達(dá)13米,寬約17米,深14米,結(jié)構(gòu)獨特,造型宏偉。入窟后迎面三壁圍立高達(dá)2米多的7尊佛像,兩旁有13座脅侍菩薩,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為北魏風(fēng)格�?唔敳紳M浮雕,諸如舍身飼虎、宮中游戲之類的佛經(jīng)故事。雕刻簡練概括,線條生動流暢,充分反映了古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和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余4窟皆小,剝落處露出早期壁畫。其風(fēng)格與北石窟寺極為相似,故稱姊妹窟�?咄庋卤谏嫌行↓�10余個,均系北魏、中晚唐開鑿。南石窟寺1號窟平面長方形,覆斗式頂,窟門頂上鑿方形明窗,窟高11米,寬18米,進(jìn)深13.20米。形制、結(jié)構(gòu)與北石窟寺165窟基本相同,但規(guī)模略小�?邇�(nèi)造像為七佛,其布局為北壁三佛,東西二壁各二佛,積曲線圖佛兩側(cè)各雕一脅侍菩薩,佛高6米,菩薩高5米,均為立像�?唛T內(nèi)兩側(cè)各雕一尊高約3米余的交腳菩薩。門外兩側(cè)雕二力士�?唔敻〉穹饌鞴适拢纭皹湎抡Q生”、“宮中娛樂”及“逾城出家”等。佛及菩薩像面帶微笑,形態(tài)秀美清俊。佛著褒衣博帶袈裟,菩薩袒露上身,載臂釧、項圈、手環(huán),下著裙,寬大的披巾自雙肩搭下至腹前交叉繞肘下垂。無論佛或菩薩均顯得和藹、瀟灑。佛傳故事一個情節(jié)一組畫面,主題突出,人物造型優(yōu)美。其雕刻手法概括簡練,純熟自然,毫無生硬或造作之感,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
延伸閱讀: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