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應城的東大門--東馬坊集鎮(zhèn)出發(fā),北行約2公里,便是自西向東蜿蜒穿行于應城北部境域的府河。百石洲,如同一顆綠色寶石,鑲嵌在府河的北岸。
百石洲依府河北堤而臥,呈月牙形與東馬坊朱前村隔水相望。面積約700余畝,按民俗計算其面積,約折合田畝120余石,故得名百石洲。百石洲原是一座荒禿的沙洲,因府河汛期急流的回沖,泥沙經(jīng)年淤積壘結而成。洲子除灌木、野草雜生其間,歷無人煙與生機。1982年,朱前村農民劉望山開荒種麥,植樹造林,才使得沙洲逐漸綠意蔥蘢,生機盎然起來,隨之也引來不少游人踏青、賞景、怡情。
立于府河南堤,憑岸而眺,就會有一幅樸素的彩色畫卷鋪展開來。藍天白云之下,碧綠的府河,波瀾不驚地從腳下緩步獨自東行,如同一條長長柔柔的玉帶,情意綿綿地纏繞在百石洲的腰際。而百石洲,仿佛一位懷春的村姑,永不停歇,毫不倦怠地"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靜候著知音的踏訪。
順河堤而下,穿過青草鋪翠,油菜泛金的河灘,去往百石洲的府河渡口便呈現(xiàn)面前。站在渡口,只需輕輕的一聲吆喝,就會有一葉小小的木舟從洲子蕩迎而至。乘船過渡間,不足百米寬的府河,顯得比乍看時寬了許多,清澈了許多,也動感了許多。此時的府河,仍是不驕不躁,不慌不忙地舒緩而行,帶著一份閑情,一份執(zhí)著繼續(xù)著自己的旅程。只有小小的木舟在河面上輕輕劃破瀲滟的細波,徒自留下兩道淺淺的白色細浪,繼而又迅速地將最初的淡定復還于府河。這時再看百石洲,起伏含韻,錯落有致,在藍天白云間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剪影,在府河之中蕩漾著婀娜的身姿。明媚的陽光,也殷勤憊至地在倒影上潑灑著點點金星。整個四季,洲子隨著河水的漲落而時浮時沉,衍生的景致,則無疑是時看時新的另一番情趣了。
棄船登岸,正是百石洲的中心地帶。一棟坐西朝東的三間平房,就是洲子主人的居所。房前有一小片開闊地,三三兩兩的凳椅散放其間,可供往返者小憩。一條北行的羊腸小道,從這片小小的開闊地延伸而去,仿佛一條細細的箏線,牽引出一片郁郁蔥蔥的林地。這片林地,樹種全部為意大利楊,共3000多株,占地約70余畝。踏著松軟金黃的沙土步入林中,頓覺置身于高大威武的兵士的護衛(wèi)之中。參天的意楊粗壯而挺拔,如同一把把出鞘的巨劍直刺藍天,又好似一把把撐開的巨傘蔽日織蔭。它們整齊排列,縱橫有序,行距在6米左右,棵距在3米內外,使得整個林子尤顯疏朗而幽靜。當微風輕拂,翠羽低吟,一種音畫合璧,動靜相諧的情景,由不得人不目爽耳悅,心曠神怡。
如果把百石洲比作少女的一只丹鳳大眼,那么,意楊林就恰似蕩漾著春意,滿含著秋波的眼眸。在這眼眸的周圍,由東至北,由北及西,起伏著金燦燦的油菜,綠油油的麥浪。當然,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作物的更替,或是菜籽吐芳,或是金穗弄姿,或是西瓜釀蜜,或是花生藏脆。一幅幅的田園風光畫巷,四季潑墨,時時出新,讓人顧盼不暇,流連不已,身臨其境,記掛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