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州文廟位于湖南省吉首市乾州古城的中部,南臨萬溶江,北截古城墻,原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建筑呈塔式、竭山、硬山三種形式,廟高約20米,為兩層木質建筑,下方以青色條石為基,上以鱗灰瓦蓋頂。由數十根大紅柱頂立,每根紅柱下都有鼓石基。全部磚木結構,四周環(huán)以青磚院墻,是古城三大古建之一(即:乾州古城墻、貞節(jié)牌坊、文廟學宮)。
乾州文廟始建于清雍正七年至十一年(1729—1733年),乾隆六十年焚于兵燹,唯崇圣祠留存,1801年重建,1810、1836、1846年又相繼擴建和修葺,文廟樓閣日臻完善,氣勢恢宏,十分壯觀,一座絕無僅有,廟學合一的孔圣之廟傲然屹立于萬溶江畔,堪稱湘西建筑群體之最。
結構
乾州文廟左為孔廟,右為學宮。文廟中軸線上,前置照墻,兩邊分設黌門,進而是紅石欞星門、月橋(俗稱狀元橋)、泮池、戟門。戟門左為名宦、右為鄉(xiāng)賢兩祠,此為一進。二進正中為大成寶殿,前側即為東廡和西廡,院中置條石,石徑直達月臺,臺前有五龍奉圣紅石卸路,大成殿雕梁畫棟,飛檐翹角,風鈴飄響,拱棚、藻井、撐拱、雀替、柱礎石墩十分考究,且置丹桂兩株于側。三進即崇圣祠,右為學宮、明倫堂和儒學教渝署(習稱老師衙門),照墻南向外為頭門,中為大堂,左有文昌宮,中有明倫堂,右為教渝署(民國時為縣黨部)。其間間以廂房,后有居室。在清代撰修的《乾州廳志》中有記載和描述:“文廟在城東土垣內,大成殿五間,東西庵各三間,戟門三間,欞星門三間,泮池一區(qū),圓拱橋一道,尊經閣一所,名宦祠一間,鄉(xiāng)賢祠一間!边@樣的規(guī)模算不得宏大,卻也是湘西文人們的精神沃土,是一片歷史的寶地了。
乾州的文廟構思精巧,樓臺、過廳、通道、花壇、天井各具特色,那斗拱飛檐,凌空翹角的獨特造型,充分展現湘西民間建筑的特色。
現在經維修后的文廟主體建筑大成殿,為兩層木構,由數十根木柱撐架,青瓦屋面,飛檐斗棋,凌空翹角,充分展現了湘西民間建筑的特色,F存還有泮池和石拱橋,泮池上的石拱橋名曰狀元橋。古時每有鄉(xiāng)人科舉中榜,必經狀無橋進大成殿參拜孔子,其他人不能從橋上進入大成殿,只能繞泮池兩邊進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