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石寶山位于大理以北120千米處,距離劍川縣城25千米,距離下關(guān)131千米。景區(qū)包括佛頂山、石傘山、石鐘山。石寶山為丹霞地貌,球狀風化石形成的奇峰異石錯落有致,別具一格。景區(qū)內(nèi)勝景迭出,石寶山景區(qū)包括有石鐘山石窟、道觀寶相寺、海云居三部分,面積25平方千米。
山中有建于元代的懸空寶相寺、明代的金頂寺和清代的海云居,歷史悠久,各具特色。始于南詔大理國時期的石寶山歌會,歷千年而不哀,獨縣神韻風彩,青年男女匯聚寶山,通宵達旦,弦歌如潮,被稱為西部的"情人節(jié)"。
石窟道觀寶相寺,位于佛頂山上,依山建筑在一堵高聳險峻的大石崖上,下層是大殿,二殿為寺觀,鑿石抬梁,被譽為“云南的懸空寺”.
石鐘山因山坡上有一大石形如大鐘而得名。石鐘山分布在石鐘寺、獅子關(guān)、沙登村三個地區(qū),系南詔時期白族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瑰寶,也是云南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較完好的石窟群,是國家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16窟浮雕造像139軀,為南詔、大理國時期的雕刻藝術(sh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
在眾多石雕中,有菩薩、帝王、外國高僧等造像,還有女性生殖器石雕"阿姎白"。石窟造像雕刻精美,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風格,是白族人民藝術(shù)的縮影,是南詔、大理國時期(公園738-1253年)的藝術(shù)瑰寶,是研究南詔、大理國社會歷史和文化藝術(shù)的珍貴實物資料,也是白族和國內(nèi)各民族及我國和東南亞、南亞、西亞各國進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是研究南詔大理國時期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宗教和民俗的珍貴實物資料。劍川石窟可以和敦煌媲美,被人們稱為"北有敦蝗,南有劍川"。
交通:
游客從下關(guān)前往石寶山,可先乘班車抵達劍川縣城,票價20元,再換乘中巴前往景點,票價12-15元左右。
從大理古城至石寶山,可從市區(qū)客運站(建設(shè)路)乘開往劍川的旅游專線車,車票30元,再轉(zhuǎn)乘至石寶山的中巴,約20千米的行程。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沙溪鎮(zhèn)
類型:地質(zhì)地貌山
等級:AAAA
游玩時間:建議2-3小時
電話:0872-4787029
開放時間:8:30-17:30
門票信息:成人票65元,景區(qū)觀光車往返40元。(不允許自駕車進山)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