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摩崖石刻”位于辰溪縣城對岸著名旅游景點丹山寺以鐘鼓洞為核心的沅水石壁上。丹山因儼若巨龜,古時又稱為龜山,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知縣朱兆梓,在懸崖盡頭因勢新建丹山寺,由于上倚絕壁,下臨深潭,重檐飛閣,鬼斧神工,丹山寺自古便以“崖寺晚鐘”之稱成為辰溪縣古八景之一。搭梯爬上寺后丹山洞下的鐘鼓洞,只見洞中有二石,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相互照應,渾然天成。形狀似一鐘一鼓置于天然洞內,叩之,聲聲入耳,婉轉動聽。相傳,每當夜深人靜時,便從沅水南岸傳來優(yōu)雅動聽的鐘鼓聲。
在鐘鼓洞內外石壁上,17幅摩崖石刻詩文赫然入目,部分字跡依稀可見,每幅石刻大小不一,字體不同。石刻詩文內容有描摹古辰陽奇山異水的,有描摹大酉山、鐘鼓洞及沅水風光的,有觸景生情,托物言志的。據(jù)考證,詩文作者以明代哲學家、兵部尚書王守仁(又名王陽明),明太仆寺少卿滿朝薦、明代御史薛瑄、明代將軍鄧子龍、清乾隆宰相傅桓、清代湖廣總督林則徐手跡尤為珍貴。令人驚奇的是,所有石刻均懸于半壁上,離崖頂80余米,河床30余米。觀光人員在贊嘆古人之生花妙筆的同時,還驚嘆古代建筑工藝之美妙絕倫。
鐘鼓洞內的石刻以明代王陽明詩文保存最為完整。據(jù)辰溪縣文物管理所負責人介紹,公元1510年,38歲的王陽明被明武宗重新招用,路過辰溪,在夜游鐘鼓洞后詩興大發(fā),一首“奇石臨江渚,輕敲度遠聲。鼓鐘名世聞,音韻自天成。風送歌傳谷,舟回漏轉更。今須參雅樂,同奏泰階平�!钡奈逖月稍娎世噬峡凇T诘ど窖卤谏�,明嘉靖年間辰洲郡守徐珊所題寫的“太古遺音”四個大字剛勁有力。
辰溪縣原為辰陽縣,為西漢高祖7年設置。自古以來,有“云貴鎖鑰,五溪通衢”之稱,是古代中原進入西南的重要通道。在古代,許多達官顯貴、文人墨客,或官場失意被貶,或科舉中第赴任,經(jīng)此丹山埠頭,稍作休憩,對酒當歌,瞻觀丹山美景和沅水磅礴氣勢,觸景生情,詩興大發(fā)�;蛑笔阈匾�,或描摹山水風光。若與文友邂逅,作詩應和,堪稱絕倫�!暗ど侥ρ率倘骸本褪枪糯疥柨h邑水路發(fā)達,商埠繁華的歷史見證。
作者:肖軍
辰陽鎮(zhèn):城郊鄉(xiāng)與辰陽鎮(zhèn)成建制合并設立辰陽鎮(zhèn) 辰溪縣轄鎮(zhèn)。隋設縣后,歷為縣治所。1935年設陽城鎮(zhèn),1937年改辰陽鎮(zhèn),1951年改城關區(qū),1953年改城關鎮(zhèn),1981年恢復辰陽鎮(zhèn),面積27.74平方公里,人口6.07萬。1845省道經(jīng)過境區(qū),沅水常年通航。轄中山街、新市街、公園街、雙溪口街、文昌巷街、龍頭井、柳樹灣、余家巷、廣恩寺、大路口、小路口、先鋒、東風、熊首…… 辰陽鎮(zhèn)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娆忕暦閵忋倕鍐€妞ゆ劑鍎卞皬婵$偑鍊栫敮鎺斺偓姘煎墰缁鏁愭径瀣幍闁诲孩绋掑玻鍧楁儗鐎n剛纾兼い鏇炴鐎氾拷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妤冨垝閺冨牊鍊婚柤鎭掑劚閸撶懓鈹戞幊閸婃捇鎳楅崼鏇熷仧闁割偅娲橀悡鐔镐繆閵堝倸浜鹃梺缁橆殔閿曨亪鏁愰悙鐑樻櫢闁跨噦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倻鎲搁悧鍫濈瑲闁稿鍠愰妵鍕冀椤愵澀绮堕柣鐔哥懕缁犳捇寮诲☉銏╂晝闁挎繂娲ㄩ悡鍌滅磽娴e壊鍎滈柟鍑ゆ嫹 闂傚倸鍊烽懗鍫曞箠閹剧粯鍋ら柕濞炬櫅閸ㄥ倸鈹戦崒娑欏仩闁逞屽墮閹虫﹢寮崒鐐村仼鐎光偓閳ь剟骞婂┑鍡忔斀闁绘劖娼欓悘锔姐亜閺囧棗娲﹂弲鎼佹煥閻曞倹瀚� |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堢紓浣哄缂嶄線寮婚悢琛″亾濞戞瑡缂氶柣顓烆儑缁辨帡顢氶崱娆戞殼闂佸搫琚崝宀勫煡婢舵劖鎯炴い鎰╁焺娴硷拷 QQ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