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寺:位于江南鎮(zhèn)紅聯(lián)村,是南溪區(qū)佛教活動場所之一。主要殿堂面積402平方米,附屬房屋面積626平方米,常住僧人4人。
該寺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距今有150年歷史。每月農歷初一、十五和每年的農歷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全區(qū)及附近區(qū)縣有數(shù)千名居士和其他信教群眾到寺廟參加佛事活動。
觀音寺原名飛來寺,始建于何時,由于年代久遠,無法考證。石碑顯示,寺院重建于清乾隆丙二年間。坐落于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市。是宜賓市南溪區(qū)三大佛教活動場所最早的寺院。
相傳一位老和尚受菩薩點化,跋山涉水,沿江而來。到前一看,這里依山傍水,綠油油蘆葦如波浪般隨風起伏,是個修行圣地,于是開始搭棚駐地。清理中發(fā)現(xiàn)一座古墓,而后周圍怪事連連。某日,天降洪鐘一口,罩住古墓,據師父說,洪鐘上的鐘扣就138斤,故名飛來寺。
時光流轉,元初、元清兩位老和尚相繼到此。幾年后,又有三位師父到觀音寺修行,由于文革,其中三位師父被迫回家。兩位師父留于寺院荷擔如來家業(yè)。此時,寺院已受到嚴重破壞。改革開放后,師父和信眾們策劃重建寺院。據老居士們介紹,當時殿堂只有一幅西方三圣的掛像,和一尊被破壞過的佛像。師父和居士們挽起衣袖,一磚一瓦開啟了重建觀音寺的旅程。
1996年請來上智下和法師。1998年請來上教下譯師父。2000年上教下語師父在此剃度出家(現(xiàn)觀音寺主持),法名一空。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近30年過去了,寺院需要大規(guī)模修繕,為弘揚佛法,護持正法默默付出的佛子從古至今數(shù)不勝數(shù)。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不為名、不為利,只為末法時代佛法永駐,正法永存。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娆忕暦閵忋倕鍐€妞ゆ劑鍎卞皬婵$偑鍊栫敮鎺斺偓姘煎墰缁鏁愭径瀣幍闁诲孩绋掑玻鍧楁儗鐎n剛纾兼い鏇炴鐎氾拷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妤冨垝閺冨牊鍊婚柤鎭掑劚閸撶懓鈹戞幊閸婃捇鎳楅崼鏇熷仧闁割偅娲橀悡鐔镐繆閵堝倸浜鹃梺缁橆殔閿曨亪鏁愰悙鐑樻櫢闁跨噦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倻鎲搁悧鍫濈瑲闁稿鍠愰妵鍕冀椤愵澀绮堕柣鐔哥懕缁犳捇寮诲☉銏╂晝闁挎繂娲ㄩ悡鍌滅磽娴e壊鍎滈柟鍑ゆ嫹 闂傚倸鍊烽懗鍫曞箠閹剧粯鍋ら柕濞炬櫅閸ㄥ倸鈹戦崒娑欏仩闁逞屽墮閹虫﹢寮崒鐐村仼鐎光偓閳ь剟骞婂┑鍡忔斀闁绘劖娼欓悘锔姐亜閺囧棗娲﹂弲鎼佹煥閻曞倹瀚� |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堢紓浣哄缂嶄線寮婚悢琛″亾濞戞瑡缂氶柣顓烆儑缁辨帡顢氶崱娆戞殼闂佸搫琚崝宀勫煡婢舵劖鎯炴い鎰╁焺娴硷拷 QQ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