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胡煥庸線過境的省市縣區(qū)[5]
胡煥庸線過境的省市縣區(qū)[5]
胡煥庸線(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最初稱“璦琿—騰沖一線”,后因地名變遷,先后改稱“愛輝—騰沖一線”、“黑河—騰沖一線”。在中國人口地理上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直為國內(nèi)外人口學者和地理學者所承認和引用,并且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田心源教授稱為“胡煥庸線”!昂鸁ㄓ咕”是我國人口發(fā)展水平和經(jīng)濟社會格局的分界線,其東側(cè)分布著我國96%的人口,西側(cè)只分布著4%的人口。經(jīng)過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西側(cè)人口只增加了2%,東側(cè)仍居住著94%的人口,且經(jīng)濟差距更懸殊。這條決定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格局的“胡煥庸線”恰恰與我國夏季風過渡區(qū)重合?梢姡募撅L過渡區(qū)不僅是中國氣候環(huán)境的過渡帶,還對中國人口分布和區(qū)域發(fā)展具有重要約束作用。 |
綿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下轄涪城區(qū)、游仙區(qū)、江油市、安縣、梓潼縣、平武縣、北川縣、三臺縣、鹽亭縣。面積20249平方公里,人口511.99萬。綿陽古稱涪城、綿州,素有“蜀道咽喉”之稱。川陜公路、寶成鐵路均途經(jīng)這里,是川北地區(qū)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綿陽市旅游資源豐富,有泗洱自然保護區(qū)、王朗自然保護區(qū)、片口自然保護區(qū)、小寨子溝自然保護區(qū)、鳳凰山森林公園、觀霧山森林公園、羅浮山-白水湖風景名勝區(qū)、富樂山、竇…… [詳細] |
平武處于綿陽北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東緣地帶,長江的二級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區(qū),地處東經(jīng)103°50′--104°58′、北緯31°59′--33°02′。東鄰青川縣,南連北川縣,西界松潘縣,北靠甘肅省,東南接江油市,西北倚九寨溝縣。全縣轄9鎮(zhèn)16鄉(xiāng)(其中6個藏族鄉(xiāng))、249個行政村、1489個村民小組,10個居民委員會。全縣總?cè)丝?86073人(2004年底),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 [詳細] |
阿壩市位于阿壩州的西北部,北與甘肅省的瑪曲縣臨界,西北與青海省的班瑪、久治接壤,東北與若爾蓋縣為鄰,東與紅原縣毗鄰,南與馬爾康縣相連,西南與攘塘縣相依。阿壩本意為“阿里人”,吐蕃王朝松贊干布時代(唐代),實行開疆擴土政策,將吐蕃腹地的居民遷至占領(lǐng)地,如今的阿壩是當年西藏阿里人遷移居住的地方,所以得了一個“阿壩”的地名!鞍ⅰ笔恰鞍⒗铩钡暮喎Q,“壩”可譯作“者”或“人”,這是一個對人的稱呼變成為對地…… [詳細] |
松潘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地理坐標介于北緯32°06′—33°09′,東經(jīng)102°38′—104°15′之間。東接平武縣,南依茂縣,東南與北川縣相鄰,西及西南緊靠紅原縣、黑水縣,北與九寨溝縣、若爾蓋縣接壤?h境東西長180公里,南北寬112.5公里,全縣幅員面積8608.37平方公里?h城進安鎮(zhèn),海拔2849.5米,距省會成都335公里,距州府馬爾康431公里,“九環(huán)線”西線沿岷江縱…… [詳細] |
縣名來歷:茂縣據(jù)《舊唐書》和《茂州志》載:茂州“以郡界茂濕山為名”,唐代至民國初期均用此名。1958年曾名茂汶,是因茂縣大部分地區(qū)處于汶山地帶,后阿壩州更名,始稱茂縣?h城鳳儀鎮(zhèn)。地理位置:茂縣位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地處青藏高原向川西平原過渡地帶,四周與北川、安縣、綿竹、什邡、彭州、汶川、理縣、松潘9縣相鄰。南北寬94.8公里,東西長116.5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31°24′~32°17′…… [詳細] |
理縣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緣,地處北緯30°54′43″—31°12′12″,東經(jīng)102°32′46″—103°30′30″。國道317線沿雜谷腦河貫穿全境,東北與茂縣、黑水接壤,西南與小金相連,東南與汶川相通,西北與馬爾康、紅原毗鄰。全縣總幅員面積為4313.42平方公里,距離省會成都202公里,距州府馬爾康193公里。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屬龍門山斷裂帶中斷,境內(nèi)山巒起伏,平均…… [詳細] |
汶(wèn)川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居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縣,西接寶興、小金縣,西北和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縣域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8820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48%。縣城威州鎮(zhèn)位于縣境北部岷江與雜谷腦河交會處,海拔1325米,周圍有茶坪山脈、邛崍山脈等眾多山體圍繞,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馬爾康246公里,國道213、3…… [詳細] |
人口1990年,全縣人口72510人。清代之前全是藏族聚居地,人口眾多、經(jīng)乾隆兩征金川之后,人口驟減。戰(zhàn)后,清廷推行改土歸流,移民設(shè)屯。大量相領(lǐng)屯土移民和內(nèi)地民戶進入,人口有所回升,F(xiàn)有城鎮(zhèn)人口8013人、農(nóng)村人口64497人。人口出生率2531‰,自然增長率13.81‰。民族縣境屬藏族聚居地之一??cè)丝谥胁刈?4458人;漢族35002人;回族2529人;其他少數(shù)民族16O人。自然地理小金縣位于…… [詳細] |
雅安地處四川盆地西緣,是我國西部地區(qū)重要的中等城市,自古就是祖國內(nèi)地溝通西藏、云南邊疆的交通要沖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南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雅安是“熊貓故鄉(xiāng)”,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貓的發(fā)現(xiàn)地和命名地。野生大熊貓現(xiàn)存量和密度居世界之冠。新中國成立后,雅安地區(qū)先后向國家提供大熊貓120只,其中16只以和平友好使者的身份安居異國他鄉(xiāng)。雅安地區(qū)礦產(chǎn)資源豐富,已發(fā)現(xiàn)包括黑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冶金輔助原料…… [詳細] |
寶興縣位于四川西部,雅安市北部,夾金山下,幅員面積3114平方公里。轄3鎮(zhèn)8鄉(xiāng)54個行政村,5.4萬余人。1930年建縣,因礦產(chǎn)等自然資源豐富,取《禮記.中庸》“寶藏興焉”之意而命名。這塊迷人的土地棲珍藏奇!皠游锘罨ぉご笮茇垺,以其發(fā)現(xiàn)最早并命名、保護和貢獻最大、活體存量最多而聞名遐邇。這片神奇的熱土掩玉埋金。“寶興白”大理石以其儲量豐富,易于開采,“潔白無瑕、質(zhì)地細膩、抗折性強、出材率高”…… [詳細]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南部。俗稱康,亦稱康巴地區(qū)或康區(qū)。地處東經(jīng)98-102,北緯28-34。東與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雅安地區(qū)接壤,南與涼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毗連,西沿金沙江與西藏昌都地區(qū)相鄰,北接青海省玉樹、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孜,古為羌地,唐屬吐蕃,是康巴藏區(qū)的主要組成部分。這里是孕育《康定情歌》的地方,又是藏漢文化交融地帶,也是川藏交通要道,是連接我國西…… [詳細] |
康定縣位于甘孜州東部。北緯29°39'~30°45ˊ,東經(jīng)101°33ˊ~102°38ˊ。東與寶興、天全、瀘定、石棉縣交界,南接九龍、木里縣,西鄰雅江縣,北靠小金、丹巴、道孚縣。東西最寬140公里,南北最長180公里,面積11422.75平方公里。康定是我國西部地區(qū)重要的歷史名城。古為羌地:三國蜀漢稱“打箭爐”,唐屬吐蕃;元置宣撫司;明置宣慰司,清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置打箭爐廳;光緒三十四年(一…… [詳細] |
九龍縣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貢嘎山西南,處在雅安、涼山、甘孜三市州的結(jié)合部,全縣幅員面積6770平方公里,轄17鄉(xiāng)1鎮(zhèn),總?cè)丝?.2萬人,2008年GDP達到4.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9873萬元,農(nóng)牧民人均收入4963元。從地理、自然、經(jīng)濟和社會全方位概括,具有以下五個之“最”!侵袊鞑孔匀惶卣髯顬槊黠@的縣份之一。—是中國西部民俗文化最為獨特的縣份之一。—是中國西部生態(tài)資源最為…… [詳細] |
稻城縣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東側(cè)。東南與涼山州木里縣接壤,西界鄉(xiāng)城縣,并與云南省中甸縣毗鄰,北連理塘縣,總幅員面積7323平方公里,呈長條形。1990年,全縣轄3個區(qū)、14個鄉(xiāng)以及金珠集市1個,隸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全縣有藏族、漢族、納西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土家族、黎族、白族等民族,共有人口25445人,其中藏族24496人,占全縣總?cè)丝诘?6.27%?h人民政府駐…… [詳細] |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首府西昌市區(qū)號:0834郵編:615000車牌編號:川W總面積6.01萬平方公里。轄西昌、德昌、會理、會東、寧南、普格、布拖、昭覺、金陽、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寧、鹽源及木里藏族自治縣等17個縣市、616個鄉(xiāng)鎮(zhèn),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和四川省民族類別最多、少數(shù)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qū)。全州總?cè)丝?15.48萬,其中彝族181.55萬,占總?cè)丝?3.79%。海拔1…… [詳細] |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
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