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shí)金線河上游常有零星泉水,匯而成河,因位于金線河上游,故取名零泉,也稱南零泉。1956年攔金線河水建水庫,人們常說水大養(yǎng)龍,命名為龍泉水庫,以水庫命名,改名為龍泉至今。 |
據(jù)《續(xù)安陽縣志》載:稱陳家坡。傳三國時(shí)期李氏遷于此地,因處于高臺(tái)之上,曾有李家臺(tái)之稱,后來陳氏遷來發(fā)展為大戶,又因村南有大坡,改為陳家坡。 |
據(jù)《續(xù)安陽縣志》載:稱東平。傳因地處金線河?xùn)|岸,地勢平坦,故稱東平。 |
傳吳家洞原名洞上村,因村東有一石洞,石洞上有青松寺,而得名洞上。明洪武年間吳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故名吳家洞。后吳姓發(fā)展為爐。 |
傳明洪武年間,陳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曾叫長生店,由于村莊受洹河影響,村莊向東搬遷,圍繞四周是山,故稱方山,又因位于西方山和北方山之東故稱東方山。 |
傳明洪武年間,李、張兩姓從山西洪洞遷民定居叢嶺寺,由于人口增加,分片居住以崇嶺寺為中心,由北坡、油莊莊、東坡、(東坡上岸、南岸、河溝、另一處失傳)西坡、嶺西共九片,故稱九堰。 |
據(jù)《續(xù)安陽縣志》載稱大澗,傳西頭曾有個(gè)嶺澗,叫大澗溝,故名大澗至今。 |
據(jù)《安陽縣志》載:稱牛家崗,據(jù)因建在一個(gè)松柏成林,西瞻太行山,東臨金線河的山崗上。北宋號(hào)稱“天下第一清官”的呂蒙正建墓此崗,其隨從魏征(唐)后代曾在此看墓建村,取名魏家崗,后牛氏遷此,逐漸演變成大戶,更名為牛家崗,沿用至今。 |
傳有一方鐘,上載村稱西平棘,后因有縣官坐轎過此轎翻,原因是路面疙瘩不平,故稱圪道至今。 |
據(jù)《續(xù)安陽縣志》載:后洞。明洪武年間(1368),宋氏從山西洪洞縣遷到此處。因地處兩溝之間,地勢低凹,形狀如洞,故名后洞。 |
明洪武年間(1368),孟、李兩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原名南平棘,后因孟氏人數(shù)增多,故命名孟家莊至今。 |
明洪武年間(1368),任氏和秦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因該地荊棘叢生,地勢平坦,故取名平棘。委會(huì)駐地設(shè)在平棘,故名平棘村民委員會(huì),后平棘改為平吉。 |
傳明洪武年間(1368),劉姓從山西洪洞縣遷至此地,因村建在一條排洪溝內(nèi),村民挖洞居住,故名洪溝,因地勢較高,又叫上洪溝,1956年改名為西洪溝。 |
傳附近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排洪長溝,位于排洪溝下游居?xùn)|,故稱東洪溝,沿用至今。 |
據(jù)《續(xù)安陽縣志》載:稱周家莊,明洪武年間,村民從山西洪洞縣遷到此地,因周姓一家最先居住于此,故稱周家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