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社區(qū)位于建平鎮(zhèn)富民152號,東至富民街001號(玉皇村2社)、西至富民街玉皇村6組、南至濱河街玉皇村2組、北至政府街玉皇村5組。面積2平方公里,現(xiàn)有常住人口772人,流動人口(暫住人口)5600余人。建平社區(qū)黨支部,在冊黨員42名,其中:男黨員32人,女黨員10人,外出流動黨員17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7歲。 |
紅星:駐地紅昕場,俗稱“紅棺材”。相傳,在現(xiàn)在的場鎮(zhèn)處,原來是一座普通的小山頭,有老鄉(xiāng)在那里耕地時,無意中挖出一口用紅色油漆過的棺材。此棺材歷經很多年時間,成色如新,周圍鄉(xiāng)親深為異之。從那以后,老鄉(xiāng)們便把那地方叫“有紅棺材的地方”,久而久之,老鄉(xiāng)覺得那樣叫拗口,就簡稱為“紅棺材”。而且由于此地鄰近古“建林驛道”,是上成都下三臺的必經之地,交通便利,就有一些老鄉(xiāng)把住房修到此處,形成集市。清光緒五年興場名紅昕場,取生意興隆,像即將升起的太陽之意。1992年9于改建平鎮(zhèn),原名婁金中鄉(xiāng),沿用至今。 于1925年4月初六興場,取名為玉京場,屬婁金中鄉(xiāng)。 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紅星公社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紅星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掉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紅星居委員會。 2020.5.15關于潼川鎮(zhèn)等33個鄉(xiāng)鎮(zhèn)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三府函[2020]27號)設紅星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紅星場社區(qū)236戶,總人口448人,紅星社區(qū)有6條街道。紅星場社區(qū)支部有黨員42人,男性黨員40人,女性黨員2人,外出流動黨員13人,支部黨員平均年齡54歲。 |
前鋒,原名“蘇河場”。明清時代,在今前鋒場鎮(zhèn)河畔蘇氏有位蘇狀元,死后并葬于此,故取河流名蘇家河。后于此漸形程集市興場,得名“蘇河場”。1967年文革時期,取“向前沖鋒”之意改蘇河公社為前鋒公社,后沿用至今。1950年,改為蘇河鄉(xiāng)。 1995年,建立前鋒鎮(zhèn)社區(qū)。 駐地在原前鋒社辦廠內,2011年駐地遷至原前鋒鎮(zhèn)老政府內,2019年駐地遷至原前鋒鎮(zhèn)計生服務站內2020.5.15三府函[2020]27號關于潼川鎮(zhèn)等33個鄉(xiāng)鎮(zhèn)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設前鋒社區(qū)。 前鋒社區(qū)位于建平鎮(zhèn)前鋒社區(qū)正街68號,坐西向東。面積1.87平方公里,現(xiàn)有常住人口418人,流動人口(暫住人口)2300余人。建平鎮(zhèn)前鋒社區(qū)黨支部,在冊黨員44名,其中:男黨員27人,女黨員17人,外出流動黨員18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4歲。 |
境內有座寺廟,又名”玉皇“廟,村名遂借取寺廟為名。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建平公社一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玉皇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掉玉皇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玉皇村村民委員會,簡稱玉皇村委會。 2020.5.15三府函[2020]27號關于潼川鎮(zhèn)等33個鄉(xiāng)鎮(zhèn)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與八角村合并,設玉玉皇村村民委員會。 玉皇村轄有10個村民小組,1048戶,總人口3559人,耕地面積3070畝,全村水泥道路15公里,塘堰24口,實現(xiàn)了道路村通,社通。玉皇村黨支部設有10個黨小組,在冊黨員95名,其中:男黨員78名,女黨員17名,外出流動黨員名30名,支部黨員平均在51歲。 |
境內最早修建有一座橋,又名“四季橋”,村名遂借取橋梁名稱為名。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建平公社五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四季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掉四季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產生四季村村民委員會,簡稱四季村委會。 2020.5.15三府函[2020]27號關于潼川鎮(zhèn)等33個鄉(xiāng)鎮(zhèn)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與銀家灣村、老營村合并,設四季村村民委員會。 四季村轄16個村民小組,1534戶總人口5030人。耕地面積4964畝,全村水泥道路近5公里,塘堰口,實現(xiàn)了道路村通、社通。
四季村黨支部設有2個黨小組,在冊黨員110名,其中:男黨員90人,女黨員20人,外出流動黨員52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44歲。 |
有一條河流(溫家河)穿過境內,村名遂借取河流為名。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建平公社八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溫家河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掉溫家河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溫家河村村民委員會,簡稱溫家河村委會。 2020.5.15根據《關于潼川鎮(zhèn)等33個鄉(xiāng)鎮(zhèn)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三府函[2020]27號)與涼水村和唐橋村合并,設溫家河村村民委員會。 溫家河村轄13個村民小組,1444戶總人口4605人。耕地面積4500畝,全村水泥道路近16公里,塘堰46口,實現(xiàn)了道路村通、社通。
溫家河村黨委設有13個黨小組,在冊黨員131名,其中:男黨員112人,女黨員19人,外出流動黨員56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5歲。 |
該地地形狹長似灣狀,且面積較大。村以此為名。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建平公社十一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大灣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掉大灣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大灣村村民委員會,簡稱大灣村委會。 2020.5.15三府函[2020]27號關于潼川鎮(zhèn)等33個鄉(xiāng)鎮(zhèn)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與黃瓦村合并,設大灣村,辦公地點駐原大灣村。 大灣村轄7個村民小組,802戶總人口2407人。耕地面積2234畝,全村水泥道路近11.5公里,塘堰21口,實現(xiàn)了道路村通、(現(xiàn)已通5個社社道路)。 大灣村黨支部設有2個黨小組,在冊黨員78名,其中:男黨員68人,女黨員10人,外出流動黨員34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5歲。 |
寓意境內居民發(fā)揚”長征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建設美好家鄉(xiāng)。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火星公社一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長征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掉長征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長征村村民委員會,簡稱長征村委會。 2020.5.15,《關于潼川鎮(zhèn)等33個鄉(xiāng)鎮(zhèn)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三府函[2020]27號)與袁家溝村合并,設長征村村民委員會。 長征村轄12個村民小組,1286戶總人口3516人。耕地面積4560畝,全村水泥道路近23公里,塘堰29口,實現(xiàn)了道路村通、社通。 長征村黨委下設2個支部,共設有16個黨小組,在冊黨員110名,其中:男黨員87人,女黨員23人,外出流動黨員40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5歲。 |
境內有一座寺廟,又名”棲鳳寺“,村名遂借寺廟名稱為名。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火星公社四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棲鳳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掉棲鳳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棲鳳村村民委員會,簡稱棲鳳村委會。 2020.5.15三府函[2020]27號《關于潼川鎮(zhèn)等33個鄉(xiāng)鎮(zhèn)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與芋荷村和姚家溝村合并,設棲鳳村村民委員會。 棲鳳村轄15個村民小組,1575戶總人口4486人。耕地面積6745畝,全村水泥道路近30公里,塘堰33口,實現(xiàn)了道路村通、社通。 棲鳳村黨委下設3個支部,共設有15個黨小組,在冊黨員159名,其中:男黨員103人,女黨員56人,外出流動黨員12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5歲。 |
該地百姓喜種農作物芝麻,故名芝麻村。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火星公社六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芝麻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掉芝麻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芝麻村村民委員會,簡稱芝麻村委會。 2020.5.15三府函[2020]27號《關于潼川鎮(zhèn)等33個鄉(xiāng)鎮(zhèn)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與欄桿橋村和三柏店村合并,設芝麻村村民委員會。 芝麻村轄13個村民小組,1416戶總人口4169人。耕地面積4753畝,全村水泥道路近00公里,塘堰42口,實現(xiàn)了道路村通。
芝麻村黨委下設3個支部,共設有13個黨小組,在冊黨員152名,其中:男黨員103人,女黨員49人,外出流動黨員44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45歲。 |
境內有一無名小廟位于埡口附近,村名遂借取小廟的位置為名。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寺埡口公社寺埡口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寺埡口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6年撤掉寺埡口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寺埡口村村民委員會,簡稱寺埡口村委會。 2019.12.27三府發(fā)〔2019〕32號三臺縣人民政府關于調整部分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劃的通知撤銷前鋒鎮(zhèn),將其所屬行政區(qū)域劃歸建平鎮(zhèn)管轄。 2020.5.15三府函〔2020〕27號關于潼川鎮(zhèn)等33個鄉(xiāng)鎮(zhèn)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與龍王塘村合并,設寺埡口村,辦公地點駐原龍王塘村。 寺埡口村轄9個村民小組,792戶總人口2807人。耕地面積2853畝,全村水泥道路近21公里,塘堰38口,實現(xiàn)了道路村通、社通。
寺埡口村黨支部設有2個黨小組,在冊黨員96名,其中:男黨員77人,女黨員19人,外出流動黨員40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6歲。 |
該地有一橋名”金龜橋“,村以橋名,后,故名。1950年,名為蘇河鄉(xiāng)金龜橋村。 1958年,名為蘇河公社三大隊,轄12個生產隊。 1964年調整為7個社。 1967年,蘇河公社更名為前鋒公社后為前鋒公社三大隊。 1978年,將原4社分為三個社,大隊增加至9個社。 1984年,更名前鋒鄉(xiāng)金龜橋村,轄9個村民小組。 1992年,更名前鋒鄉(xiāng)并入建平鎮(zhèn)后更名為建平鎮(zhèn)金龜村。 1995年前鋒鎮(zhèn)劃出單設后更名為前鋒鎮(zhèn)金龜村村民委員會。 金龜村轄12個村民小組,1127戶總人口3231人。耕地面積4964畝,全村水泥道路近5公里,塘堰口,實現(xiàn)了道路村通、社通。
金龜村黨支部設有2個黨小組,在冊黨員109,其中:男黨員86人,女黨員23人,外出流動黨員40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61歲。 |
境內有古松樹,村名借樹木名稱和數量為名。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五根松公社五根松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五根松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5年撤掉五根松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五根松村村民委員會,簡稱五根松村委會。 2019.12.27三府發(fā)〔2019〕32號三臺縣人民政府關于調整部分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劃的通知撤銷前鋒鎮(zhèn),將其所屬行政區(qū)域劃歸建平鎮(zhèn)管轄2020.5.15三府函[2020]27號關于潼川鎮(zhèn)等33個鄉(xiāng)鎮(zhèn)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將五根松村、雷波村和絲公廟村合并,設五根松村村民委員會。 五根松村轄13個村民小組,1239戶總人口4173人。耕地面積4690畝,全村水泥道路近45公里,塘堰32口,實現(xiàn)了道路村通、社通。
五根松村黨支部設有3個黨小組,在冊黨員157名,其中:男黨員132人,女黨員25人,外出流動黨員85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8歲。 |
該地地形狹長似溝狀,共有五條,且較多楊姓人家于此聚居,故名。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楊五溝公社楊五溝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楊五溝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8年撤掉楊五溝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楊五溝村村民委員會,簡稱楊五溝村委會。 2020.5.15三府函[2020]27號關于潼川鎮(zhèn)等33個鄉(xiāng)鎮(zhèn)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與忠義宮村合并,設楊五溝村村民委員會。 楊五溝村轄9個村民小組,945戶總人口2654人。耕地面積2340畝,全村水泥道路近13.5公里,塘堰19口,實現(xiàn)了道路村通、社通。
楊五溝村黨支部設有2個黨小組,在冊黨員118名,其中:男黨員87人,女黨員31人,外出流動黨員40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0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