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鄉(xiāng)位于縣境中部,北與甘肅省接壤?h府駐地。人口1.2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71.5%。面積802平方千米。轄東村、西村、東索臺、白揚溝、卡力崗、拉洞、拉洞臺、高楞、營盤臺、下莊、冰溝、黃藏寺、麻拉河、白土埡豁、寶瓶河15個村委會和縣城1個居委會。1952年建八寶鄉(xiāng),1957年改為八寶回族鄉(xiāng),1958年改為八寶公社,1984年改為八寶鄉(xiāng)。 |
峨堡鄉(xiāng)位于縣境東部,東和甘肅省接壤。距縣府駐地72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65%,還有回、漢、蒙古、土族等?偯娣e0.2萬平方千米。轄峨堡、白石崖、黃草溝、芒扎4個牧委會。1958年建永躍公社,次年改為俄博公社,1965年改為峨博鄉(xiāng),1969年改為峨博公社,1984年改為峨堡鄉(xiāng)。 |
默勒鎮(zhèn)地處祁連縣南部,東鄰門源縣,南與剛察縣、海晏縣、大通縣相鄰,西同天峻縣毗鄰,北連峨堡鎮(zhèn)、阿柔鄉(xiāng)、八寶鎮(zhèn)、扎麻什鄉(xiāng)、野牛溝鄉(xiāng)。平均海拔3500米,全鎮(zhèn)土地總面積38.46萬公頃,占全縣面積的24.3%,有天然草場26.44萬公頃,占全縣草場面積的22.4%,可利用草場24.94萬公頃,可利用率為88.67%,各類牲畜330661頭只。鎮(zhèn)轄6個行政村(瓦日尕村、才什土村、老日根村、海浪村、多隆村、扎沙村),2339戶7497人,有蒙、藏、土、漢、回、保安6個民族,其中少數(shù)民族占總人口的96%。鎮(zhèn)黨委下轄黨黨黨黨支部7個(其中,機關黨黨黨黨支部1個,村黨黨黨黨支部6個),共有黨員291名,其中,少數(shù)民族黨員有274名(占黨員總數(shù)的94%);女黨員45名(占黨員總數(shù)的15%);大專及以上學歷黨員44名(占黨員總數(shù)的15%)。轄內有祁大、盤大、茶默、天默公路,交通便捷,鎮(zhèn)政府位于祁大、盤大公路交匯處。 |
扎麻什鄉(xiāng)位于縣境中部,東、北與甘肅省接壤。距縣府駐地20千米。人口0.5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32.2%。其它民族中漢族占30%,藏族占28%,其它還有蒙古、土族、裕因族等?偯娣e568平方千米。轄鴿子洞、郭米、地盤地、河北、夏塘、河西、河東、綿沙灣8個村委會。1952年建扎麻什鄉(xiāng),1958年改為銅礦公社,1959年改為扎麻公社,1984年改為扎麻什鄉(xiāng)。 |
阿柔鄉(xiāng)位于縣境東部,北與甘肅省接壤。距縣府駐地25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78%,還有漢、回、蒙古族等?偯娣e0.2萬平方千米。轄草達板、青羊溝、日旭3個牧委會。1952年建阿力克鄉(xiāng),1953年設阿力克區(qū),1958年改為東旭公社,并先后易名阿力克公社、草大板公社和阿柔公社,1984年改為阿柔鄉(xiāng)。 |
野牛溝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北部,北與甘肅省接壤。距縣府駐地83千米。人口0.3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45.3%,還有漢、回、蒙古族?偯娣e0.4萬平方千米。轄邊麻、大浪、大泉3個牧委會。1956年建哇什旦鄉(xiāng),1958年更名為野牛溝鄉(xiāng),次年改為野牛溝公社,1962年改野牛溝鄉(xiāng),1969年又改為野牛溝公社,1984年改為野牛溝鄉(xiāng)。 |
因轄區(qū)內央隆村而得名。明代,屬罕東衛(wèi)。 清嘉慶六年(1801年),設立軍馬場一處。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設立托勒牧場。 1955年5月,正式成立“托勒羊場”。 2002年12月,設立央隆鄉(xiāng)。 央隆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南端,距縣府駐地150千米。人口0.3萬,以藏族、蒙古族為主,分別占總人口的46.2%和46%。面積0.1萬平方千米。轄多隆、扎沙、海浪3個牧委會。1956年為默勒區(qū)轄鄉(xiāng),1958年為鋼鐵公社,次年改為多隆公社,1984年設多隆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