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此地是魏曹的軍屯之地,筑有堅固的城墻,故名固城。人民公社時,固城原是一個大隊。因人多村莊大,1979年分為固南、固北2個自然村,故名。 |
原名利崗,村址是一條崗,中間有一條丈余深溝,如利刃把崗一分兩開。后訛傳為立崗。 |
鴨崗是依黃土崗建村,昔日此村開設有過路的車馬店,而得名鴨崗店,后演變?yōu)轼啀彙?/div> |
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 |
解姓于明初移民至此建村,又因村東有橋,故名解橋。清末秀才謝法顏拜墳時,解姓也隨著拜了墳,從此,解姓隨謝姓,解橋也因此改為謝橋。 |
明初,宣姓由山西洪洞縣移民至此建莊,村后有一玄帝廟,宣姓重修廟宇神像,遂定村名為宣廟。 |
明初,姜姓山西洞縣遷來,依土崗而建村,取名姜崗。 |
清道光年間,村民為了自衛(wèi),興建了土寨,根據(jù)地形起伏,樹木茂密蔥郁,宛如青龍之狀,起名“青龍寨”,因為廣大村民呼喊習慣,仍稱長陵崗。由于“長陵”與“常嶺”諧音,書寫久之,逐漸寫成了“常嶺崗”。 |
明初賀姓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起名賀莊。明中葉,舉人賀升平建一所樓房,人們遂稱此村為賀樓。 |
坐落在一個南北狹長的岳崗上。明洪武年間,陳、李、王、彭、宋、魯、徐諸姓相繼從山西洪洞縣移民而來。明末,先后建窯達72座,因而易名窯崗。清光緒年間,社會動亂,村民興建土寨自衛(wèi),命名為窯崗寨,后在書寫上把“窯崗”改為了“堯崗”。 |
明初,海姓先祖由郾城移此定居,因村址在崗上,故名。 |
明洪武四年(1371)管姓由山西洪洞縣移民至此,因村址在崗上,故名。 |
三國時期,此地是魏曹的軍屯之地,筑有堅固的城墻,故名固城。人民公社時,固城原是一個大隊。因人多村莊大,1979年分為固南、固北2個自然村,故名。 |
清初該處是一片棗樹林,清雍正年間張姓從固城南門里二道街遷此建村,故名棗林。 |
明末清初來姓遷此建村,取名來莊。清代中期以后,張姓、曹姓、王姓、牛姓等先后在定居,但來莊名字未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