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建寨碑文記載:清道光年間,后韓莊韓萬益和小李莊李紅,協(xié)議建寨。李姓獻(xiàn)出自己村莊作為寨址,韓姓負(fù)擔(dān)建寨一切費(fèi)用。寨建成后,名韓李寨。1983年12月,韓李寨公社變更為李寨鄉(xiāng),隨之更名為李寨。 |
清初,來祖魏昂由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始名魏莊。清中期,人口增多,村莊擴(kuò)大,更名大魏莊。民國初年建寨,稱今名。 |
清初,謝氏由山西洪洞來此開荒種地,成村名謝莊(按:清宣統(tǒng)三年(1911)《項城縣志.輿圖》載,此處有前謝莊,后謝莊)。1912年建寨,故名謝寨。 |
清初,名老黃莊,住有黃姓兄弟二人。后兄弟分家,老大留居此村,更名大黃莊。 |
清代,名大張莊,村民全系張姓。民國年間,從造紙莊(本鎮(zhèn))遷入薛姓,后來薛姓四個兒子比較有名,更名薛張莊。由于薛姓逐漸發(fā)展,更今名。 |
清初,喬,魏二姓由山西洪洞來此開荒種地,成村名喬魏莊。民國簡稱今名。 |
清初,許姓由山西洪洞來此開荒種地成村,得名許莊。許姓絕,村民多范姓,村名沿用。清初,薛氏從山西洪洞來此開荒種田,兼營油坊,故名油坊莊。 |
1983年設(shè)村民委員會,因居民點(diǎn)大范莊而得名。1912年,名范廟,后廟宇無存,人口增多,村莊擴(kuò)大,更今名。 |
清初,楊氏從老樓(三店鎮(zhèn))遷此開荒種地,來時東有小楊莊,西有大楊莊,此處有座廟堂,故名。 |
清初,衛(wèi)姓兄弟二人從淮陽縣衛(wèi)河營遷此開荒種地。兄居前,稱大衛(wèi)莊,弟居后,稱小衛(wèi)莊。 |
清初,名江莊。江姓貧窮,逃荒外地,只剩一家無兒無女老倆口,此時,從黃莊寨(三店鎮(zhèn))討飯來兩個不滿15歲的馬姓小孩,被老夫婦收為義子,在此墾荒種田,家業(yè)興旺。后來遷此種地戶越來越多。清同治元年(1862)監(jiān)生馬萬松倡捐修寨。次年監(jiān)生馬萬森,附貢馬淑三改修磚墻,名馬寨。后演為馬家寨。 |
清初,名南堂莊。清末,趙姓從范亭集(今范集)遷此,后人財興旺,更今名。 |
此處原有三個小莊:清初有個謝莊。清代,從陳張莊(三店鎮(zhèn))遷來張姓建張莊。溝里邊有幾戶姓張的叫小莊。三個小莊合成一個大莊,村西南角有古冢,更今名。 |
清初,由山西洪洞遷來黃姓,從王太莊(三店鎮(zhèn))遷來王姓,成村名黃王姓。后黃姓絕。清中期,從郭莊遷來郭姓,發(fā)家致富,更名為郭王莊,簡稱今名。 |
清代,韓氏由汝陽縣射橋集遷此,來祖兄弟三人,住土崗北,因土崗南也有韓氏居住,稱今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