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時為舜帝遠祖虞幕的封國,其故地俗稱虞鄉(xiāng)。 |
該村原名屋言,后演變?yōu)閰情Z,故名吳閆村。 |
以前該村有許多泉水流出,故名源頭。2020年,合并行政村,取新村,故名新源村。 |
原名為兩個村,即新里村和義和村,解放后合并成一個村,各取原名首字,命名為新義村。 |
相傳多年以前,此地駐過兵營,又是囤積糧草的地點,故名屯里。 |
取仁義合作之意而得名。 |
明朝初期,有個趙德勝在朝權(quán)勢大,他攜帶老小遷來居住。此地已有姓楊的住戶,便取名楊趙村。趙生有兒子西陽朝,西陽朝為長子,東陽朝為次子,后分為東西兩村,故名東、西陽朝。2020年,劉家營村、西陽朝村、東陽朝村合并,新村名為陽朝村。 |
該村原名東方山村,因方山之下有東、西兩村。清光緒三年(1877),該村人張成璽在朝當(dāng)太監(jiān),建該村。后因村四周地勢平坦,更名為東、西坦朝。2020年,肖家堡村、東坦朝村、西坦朝村合并,新村名為坦朝村。 |
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為帝王授《河圖》《洛書》而名。因位于著名風(fēng)景區(qū)五老峰而得名。 |
相傳唐朝時有名叫羅通微的道人又號羅真人的人出生在該村,故名羅村,羅真人出名后,皇帝曾下詔改降生之羅村為蓮臺村,然未流行。 |
該村地處中條山之百梯山下,唐時建有“柏梯寺”,寺南、北、西村莊以寺得名。村在寺之南,命名為南柏梯寺村,簡稱南梯村。 |
該村地處中條山之百梯山下,唐時有廟“柏梯寺”,寺南、北、西村以寺得名,唐司空圖,宋司馬光皆有詩作留世,地方志多有記述,該村在寺之北為北柏梯寺村,簡稱北梯村。 |
原名古市村,民國27年(1938)日寇侵占古市村,因“古市”與“故死”字音相近,忌諱其名改為清華。 |
清末重臣閻敬銘之子閻乃竹在此建“王官別墅”有層樓,故名樓上村。 |
《虞鄉(xiāng)縣志》記載:“王官谷故名也,王官城在其側(cè)…”,《左傳》記載:“秦穆公伐晉兵運王官”,又載:“伐我涑川浮我王官”,可見王官在春秋時就有此村,峪谷二字音異義同,后人將谷改為峪,后來該村以澗為界線分成兩個村,一個西澗、一個東澗,該村為東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