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當圩原名登昌圩,傳清乾隆五年(1740)由勞登昌先擺攤設店,后漸成圩集,故名。道光十四年(1834),當地建有一廟,廟內大鐘常叮當作響,“登昌圩”慢慢叫成“丁當圩”。[詳細] |
百儉、永安2村合設,各取一字而得名的村;[詳細] |
民國時培英、岑敏2村合置英敏村,各取一字為名。[詳細] |
因新定,布坤兩村各取一字而得名!岸ā敝感露ù;“坤”指布坤村;[詳細] |
民國時岜華、敢岳兩村合置華岳村,各取一字得名。[詳細] |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成立鄉(xiāng)公所時,所址設在隴喬村,且由幾個自然屯連片而成,故取名“喬聯鄉(xiāng)”。[詳細] |
解放前即稱“古陽鄉(xiāng)”,是以當時正副鄉(xiāng)長所居村屯(古魯、敢陽)各取一字合稱為“古陽”。[詳細] |
民國時新定、布坤2村合置定坤村,各取一字得名。“!敝副0餐;“灣”指馱灣屯;[詳細] |
傳清嘉慶十七年(1812)始建白馬圩,因居民多為山東白馬遷來,故名。[詳細] |
由曲流、那加、四方三個自然屯連片聯合而成的村;[詳細] |
民國時岜森、橫嶺兩個村合置森嶺村,各取一字得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