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為古國名。《泗虹合志》記載:“黃帝之孫少昊青陽氏分支子于此!鼻嚓栆源说妹。歷史上稱過集、寨、關(guān)、汛、市,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稱為青陽鎮(zhèn)。屬泗州臨淮縣。 [詳細] |
沿用原大樓鄉(xiāng)“大樓”命名。大樓,清代一許姓武舉在此建一座土炮樓用于防盜防匪,炮樓較為高大,得名大樓。 [詳細] |
境內(nèi)土崗重疊,取名重崗山而得名。 [詳細] |
唐朝時稱為雙溪,宋初逐漸形成集市,因面臨淮河,名順河集。據(jù)《泗州志》記載,清康熙27年(1688年)稱雙溝鎮(zhèn),以地東西兩側(cè)各有淮河汊流得名。 [詳細] |
相傳三國時魏國曾屯兵于此,故名。 [詳細] |
唐時,官府在村南400處開挖一面大塘,此村位于塘北高處,以故得名。 [詳細] |
西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17年),置臨淮郡,此為臨淮地名之始,即因面臨淮河而得名。 [詳細] |
春秋時為古徐國都城所在地!躲艉绾现尽酚涊d:“……南北朝時置、或曰徐城地,土基猶少半,故名!奔丛谀铣簳r(509年),因徐國城低洼處全部被水所淹,只剩下一半,徐城始稱為半城。 [詳細] |
以駐地孫園命名。孫園:孫姓村莊有柿樹園,得名孫園。 [詳細] |
因古時候九座梅花山上梅花繁茂而得名。 [詳細] |
源于明萬歷4年(1576年),宿遷知縣喻文偉建歸仁集,據(jù)孔子“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之句取名。清道光年間(1821-1850),江彥述建歸仁圩。 [詳細] |
《淮陰市志》記載:古名公安鎮(zhèn),同治5年(1866年),清軍在此農(nóng)民起義軍,一時得逞,將其改名為金鎖鎮(zhèn)。(《泗陽縣志》載:圩為清同治元年1862年,陳臨惠所筑,約500戶,設(shè)重兵而守之,故名金鎖鎮(zhèn),又曰金鎖關(guān)。)。 [詳細] |
過去屬湖蕩地區(qū),由于歷年洪水泛濫,大量泥沙淤積,湖蕩變成農(nóng)田,山東朱姓遷居此地,故稱。 [詳細] |
地處古泗州與桃源縣(今泗陽)交界。100多年前,名為沙砬口,是蘇皖交界,后興為附近較大集市,故名界集。 [詳細] |
其地南北狹長,兩側(cè)低洼,中間崗嶺延伸湖邊,開如臥龍,后興為集市,因此得名。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