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屬安仁鄉(xiāng)弦歌里,元、明、清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都,民國屬晉江縣石獅鎮(zhèn),1953年設初級合作社,1956年設高級合作社,1958年設石獅人民公社,1963年分設石獅鎮(zhèn)和石獅公社,1973年改設石獅公社革委會,1977年恢復石獅鎮(zhèn)和石獅公社,1984年設石獅鎮(zhèn)和石獅鄉(xiāng),1985年合并為石獅鎮(zhèn),1990年改設石獅街道辦事處,屬石獅市。 1993年,撤銷石獅街道辦事處,一分為四,設湖濱街道辦事處。 |
隋朝時期(公元581-618年),相傳此處有一鳳穴,故名鳳里。 后建鳳里庵。 宋屬安仁鄉(xiāng)弦歌里,元、明、清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都,民國屬晉江縣石獅鎮(zhèn),1953年設初級合作社,1956年設高級合作社,1958年設石獅人民公社,1963年分設石獅鎮(zhèn)和石獅公社,1973年改設石獅公社革委會,1977年恢復石獅鎮(zhèn)和石獅公社,1984年設石獅鎮(zhèn)和石獅鄉(xiāng),1985年合并為石獅鎮(zhèn),1990年改設石獅街道辦事處,屬石獅市。 1993年,撤銷石獅街道辦事處,一分為四,設立鳳里街道辦事處。 |
1993年,撤銷石獅街道辦事處,一分為四,設立靈秀鎮(zhèn)人民政府。 |
1993年9月2日由原來的石獅街道辦事處一分為四組建而成。 宋朝時期屬安仁鄉(xiāng)弦歌里,元、明、清時期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都,民國時期屬晉江縣石獅鎮(zhèn),1953年設初級合作社,1956年設高級合作社,1958年設石獅人民公社,1963年分設石獅鎮(zhèn)和石獅公社,1973年改設石獅公社革委會,1977年恢復石獅鎮(zhèn)和石獅公社,1984年設石獅鎮(zhèn)和石獅鄉(xiāng),1985年合并為石獅鎮(zhèn),1990年改設石獅街道辦事處,屬石獅市。 1993年,撤銷石獅街道辦事處,一分為四,設立寶蓋鎮(zhèn)。 |
宋朝時期屬安仁鄉(xiāng)江陰里。 元、明、清屬二十至二十四都。 中華民國執(zhí)政時期先后設蚶江鎮(zhèn)、和平鎮(zhèn)、蚶江鄉(xiāng)、復興鄉(xiāng)。 屬晉江縣第四區(qū)、石獅區(qū)。 1949年屬第九區(qū)。 1952年屬第十四區(qū)、雙湖區(qū)。 1955年屬蓮塘區(qū)。 1958年屬祥芝公社。 1961年由祥芝公社分出成立蚶江公社。 1984年改稱蚶江鄉(xiāng)。 1985年改稱蚶江鎮(zhèn)。 1987年置石獅市時屬之。 |
宋朝時期屬安仁鄉(xiāng)永寧里。 元朝時期、明朝時期、清朝時期、屬二十、二十一都。 1944年屬復興鄉(xiāng),設祥芝、古蓮、東埔、伍堡、厝上、洋厝、青山、錦林、蓮湖等幾個保。 1950年屬晉江縣第九區(qū)(永寧)。 1995年屬雙湖區(qū)(赤湖)。 1956年并為蓮塘區(qū)(蓮塘)。 1958年成立祥芝人民公社(伍堡)。 1985年改為祥芝鄉(xiāng)。 1988年10月屬石獅市。 1991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 1999年,原祥芝鎮(zhèn)一分為三,增高鴻山鎮(zhèn)、錦尚鎮(zhèn)。 |
1949年屬晉江縣第九區(qū),1955年屬雙湖區(qū),1956年屬蓮塘區(qū),1961年屬祥芝人民公社,1987年屬祥芝鎮(zhèn)人民政府,1999年,經(jīng)省民政廳批準,增設鴻山鎮(zhèn),轄從祥芝鎮(zhèn)劃出,沿用至今。 |
錦尚鎮(zhèn)原屬祥芝鎮(zhèn),1999年7月15日,從原祥芝鎮(zhèn)析出,設立錦尚鎮(zhèn)。 |
唐朝時稱高亭。 宋初稱涼思亭.屬安仁鄉(xiāng),因其地處海灣地帶,唐宋間稱“水灣”亦稱“水沃”,系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及海防要地。 南宋間,外寇入侵,建寨以御,為希冀永保安寧,名“永寧寨”。 明洪武二十年(1387)為防倭患,江夏侯周德興于此建城,為泉州之衛(wèi),故曰“永寧衛(wèi)城”。 且因其狀若鰲魚,別稱“鰲城”。 1942年為永寧鎮(zhèn),1951年歸石獅鄉(xiāng),1958系晉江縣轄的永寧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鎮(zhèn),1987年屬石獅市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