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該社區(qū)居委會位于石堰到興隆路口,故名為石興,社區(qū)以此命名。 |
1953年村名在此修建一口山坪塘,得名大塘,村以此為名。 |
清嘉慶年間建廟,因來此廟燒香拜佛者甚眾,名興隆寺,取“興旺發(fā)達(dá)”之意,得名興隆,村以此為名。 |
清朝中期建場,因場口一石坡形如燕,得名石燕后訛傳為石堰場,因村委會駐地石堰場,得名石堰村。 |
因謝姓僧人在此建廟,取“海闊天空超凡脫俗”之意,得名海天寺。村以海天為名。 |
1966年,取“金黃色五角星”之意,得名金星村。 |
燕形土坡旁之小坡,名燕耳坡,因村委會駐地燕耳坡,得名燕耳村。 |
相傳一逰方道者在此山腰建廟宇,遠(yuǎn)望之,廟宇和山混為一體,酷似麒麟之首,故名麒麟寺。村以麒麟為名。 |
清朝中期,境內(nèi)有一塊自然石壩人稱大石壩,村以石壩命名。 |
清朝初期,鄉(xiāng)民戴普貴在此段長壽至墊江大路旁開設(shè)店鋪,接待來往客商歇宿,得名普子店,民國時(shí)期發(fā)展成普子場。1981年村委會駐地普子場。得名普子村。 |
明朝末年,鄭姓居民在此建房居住時(shí)在大門前刻有石獅一對,故名獅子塆。村以獅子為名。 |
民國18年,國民黨軍隊(duì)1、2師相爭石堰場,集市停趕后,在石華寺腳新建集市,取“人心安定之”意,名石安場。因村委會駐地石安場,得名石安村。 |
清朝中期,此地大旱,鄉(xiāng)民們在此山堡上搭臺求雨,后建廟宇,名雨臺寺。1981年因村委會駐地雨臺寺,得名雨臺村。 |
清朝中期,此坡遍地生長木耳,得名木耳坡,村以木耳為名。 |
原名意合場,1961年建立公社時(shí),取“和平建設(shè)社會主義”之意名義和場。1981年因村委會駐地義和場,得名義和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