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門鎮(zhèn)位于縣境南部,大通河北岸,縣府駐地。人口1.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蒙古等民族。面積0.3萬平方千米。轄一、二、三、四4個居委會和北關(guān)、西關(guān)、南關(guān)、團結(jié)、圪達、頭塘、煤窯溝、小沙溝、二道崖灣9個村委會。民國廿五年(1936年)為第一區(qū)轄鎮(zhèn),1948年改為浩門鄉(xiāng),1949年設(shè)浩門市,1951年與屢豐鄉(xiāng)合并為浩門鄉(xiāng),1954年改稱城關(guān)鄉(xiāng),1956年改為浩門鎮(zhèn),1958年并入紅旗公社,196……[詳細] |
青石咀鎮(zhèn)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20千米。人口1.2萬,以回族為主,占總?cè)丝诘?0%,還有漢、蒙古、土等民族。面積278平方千米。轄紅山嘴、紅牙合、青石咀、黑石頭、上吊溝、下吊溝、德慶營、上鐵邁、尕大灘、石頭溝10個村委會。民國廿八年(1939年)屬二區(qū)轄豐聚鄉(xiāng),1949年沿舊制仍屬豐聚鄉(xiāng),1958年并入長風(fēng)公社,1961年分設(shè)青石咀公社,1984年改為青石咀鎮(zhèn)。.……[詳細] |
旱臺鄉(xiāng)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11千米。人口0.9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土、蒙古等民族。面積88.9平方千米。轄旱臺、大灣、大莊、牙合、花崖、東沙河、西沙河、黃田、肥吧槽9個村委會。1953年設(shè)第二區(qū),1956年撤區(qū)改設(shè)沙河鄉(xiāng),1959年設(shè)沙合公社,1966年分并入西灘公社和勝利公社,1981年復(fù)設(shè)旱臺公社,1984年改為旱臺鄉(xiāng)。泉溝臺鄉(xiāng)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15千米。人口0.8萬,以漢族為主……[詳細] |
北山鄉(xiāng)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6千米。人口0.7萬,以回族為主,占總?cè)丝诘?2%。面積130平方千米。轄北山根、大泉、沙溝腦、沙梁溝、金巴臺、東灘、下金巴臺7個村委會。1951年設(shè)北山根鄉(xiāng),1956年改為北山鄉(xiāng),1958年并入紅旗公社,1961年分設(shè)北山公社,1984年改為北山鄉(xiāng)。.……[詳細] |
麻蓮為馬蓮的異寫,因曾經(jīng)灘地長有很多馬蓮而得名。 [詳細] |
因在孔家梁西邊的平灘地而得名。 [詳細] |
因此地處達板山北麓陰山,山下多為田地而得名。 [詳細] |
“仙米”系藏族部落名。因境內(nèi)仙米寺得名。 [詳細] |
因傳說藏王格薩爾王妃子珠毛曾在珠固東海居住而得名。 [詳細] |
東川鄉(xiāng)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23千米。人口0.9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古、土等民族。面積209平方千米。轄尕牧龍上、尕牧龍中、尕牧龍下、堿溝、孔家莊、塔龍灘6個村委會。1958年建東風(fēng)公社,1959年改為東川公社,1984年改為東川鄉(xiāng)。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5號文批復(fù):撤銷東川、克圖2鄉(xiāng),合并設(shè)立東川鎮(zhèn);.……[詳細] |
蘇吉灘系蒙古語譯音,因此地形似胯骨而得名。 [詳細] |
皇城系漢語,因系從甘肅皇城灘遷此而名皇城。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