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行從太康縣遷此建村,故名王行。 |
清代,焦古有兩個大寺院,分前焦古寺和后焦古寺,每年逢一次大廟會,后來形成了兩個村莊,分為前焦古和后焦古。 |
明洪武年間,孫姓從永城縣遷此建村,名曰孫遷。清咸豐年間,為防粵、捻二軍筑墻打寨,故名孫遷寨。 |
清代,周氏兄弟二人分家,各居一村,并各蓋樓一所,居前邊的村名為前周樓,居后邊的則為后周樓。 |
清康熙五年(1667),祁氏從河北遷此建村,故名祁莊。 |
明洪武年間,喬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取名喬莊,后來喬姓人逐漸增多,分村另居,故名喬老莊。 |
清代,郭姓大戶在此養(yǎng)花,故名郭花莊。 |
清代,由萬莊、呂集兩村合并而成,因萬姓多,呂姓少,到清咸豐年間,筑個土寨,逐漸形成集會,故名萬集。 |
據(jù)劉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先后遷來兄弟三人,老大劉石橋,老二劉二橋,老三劉花橋。各居一村,以人名為村名,為老三居住,故名劉花橋。2020年3月根據(jù)縣人民政府文件(寧政文【2020】4號),更名梨花橋。 |
明萬歷年間,原名郭莊。后來郭姓蓋樓,因磚質(zhì)差,蓋了半截,墻出病而停建,故名郭岔樓。 |
明洪武八年(1375),韓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韓莊。 |
清順治年間,原名趙莊。后來趙姓兄弟二人分家莊后另建一莊,居前的村名叫前趙,居后的村名叫后趙。 |
清同治年間,關(guān)姓從河北遷此建村,故名關(guān)莊。 |
清嘉慶年間,萬姓從萬集遷此建村,故名萬莊。 |
清同治年間,王宿安從河北逃荒來此,為人好善,說話和氣,辦事公道,在此地很有名氣,后來人們?yōu)榧o念他,村以人名王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