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區(qū)目前由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等三島組成,三島陸域總面積1411平方公里。
崇明島,為我國第三大島。崇明島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海岸線的中點地區(qū),地處中國最大河流長江入?冢侨澜缱畲蟮暮涌跊_積島,也是中國僅次于臺灣島、海南島的第三大島嶼,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稱。全島三面環(huán)江,一面臨海,西接滾滾長江,東瀕浩瀚東海,南與浦東新區(qū)、寶山區(qū)及江蘇省太倉市隔水相望,北與江蘇省海門市、啟東市一衣帶水。全島面積1267平方公里,東西長80公里,南北寬13至18公里。島上地勢平坦,無山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東部略低。90%以上的土地標(biāo)高(以吳淞標(biāo)高0米為參照)在3.21米至4.20米之間。島嶼地理位置在東經(jīng)121°09′30〃至121°54′00〃,北緯31°27′00〃至31°51′15〃,地處北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5.2℃,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島上水土潔凈,空氣清新,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居民平均壽命76.7歲。長興島,面積88平方公里,南沿有深水岸線近20公里,一般水深-12米至-16米,最深處-22米,可停靠30萬噸級輪船。橫沙島,總面積56平方公里。
建制沿革
崇明島成陸已有1300多年歷史。公元618年(唐朝武德元年),長江口外海面上東沙西沙兩島開始出露。以后許多沙洲時東時西、忽南忽北漲坍變化,至明末清初,始連成一個崇明大島。公元696年(唐朝萬歲通天元年)初,始有人在島上居住。公元705年(唐朝神龍元年),在西沙設(shè)鎮(zhèn),取名為崇明(“崇”為高,“明”為海闊天空,“崇明”意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寬闊的明凈平地)。公元1222年(南宋嘉定十五年)設(shè)天賜鹽場,隸通州。公元1277年(元朝至元十四年)升為崇明州,隸揚州路。公元1396年(明朝洪武二年)由州為縣,先隸揚州路,后隸蘇州府,兼隸太倉州。民國時期,先后隸屬江蘇南通、松江。解放后,隸屬江蘇南通專區(qū)。1958年12月1日起改隸上海市,目前是上海十九個區(qū)縣中唯一的縣。
長興島成陸于咸豐年間,橫沙島自1886年圍墾、遷居至今已有120年左右歷史。自2005年5月18日起,經(jīng)上海市人民0報請國務(wù)院批準(zhǔn),原屬上海市寶山區(qū)的長興、橫沙兩個鄉(xiāng)行政區(qū)劃,成建制劃入崇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