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河村位于東郭鎮(zhèn)政府所在地東郭村南2公里,依中條山與平陸縣張店鎮(zhèn)凹里、風口村接壤,東為上月村,西是界村。全村4個居民組,247戶,895人,耕地914畝。
磨河村自古有一條河流穿村而過,河上有一水打石磨,十分有名。因而河叫磨里河,村叫磨里村,后來村叫磨河。1970年,建磨河水庫大壩,容量30萬方;2012年,國家投資189萬重修;景區(qū)新建一20米石壩。村中舞臺,因娘娘廟而立,清代建筑,木雕、磚雕極為考究。村后原運城市民兵訓練基地,于1990年改建為“扣獅中醫(yī)腫瘤醫(yī)院”,聞名河東,乃至全國。村東崖頂有1962年運城縣人委立“磨河村新石器遺址”石碑,記載為“七千年人類聚集地”,建有保護區(qū)。
磨河村的獅子舞,屬于非物質遺產(chǎn)。傳說,上古時期,中條山上野獸出沒,常常傷害村民。后來,出現(xiàn)一頭獅子,趕走野獸,保護村民安居樂業(yè)。從此,村民把獅子作為吉祥的象征,開始獅子舞!蔼{子上老桿”是流傳千年的歷史節(jié)目,曾到臨汾、太原以及陜西、河南、河北、北京等地演出。1996年,代表北方獅子舞,參加中央電視臺《南獅北獅》拍攝,多家省、市電視臺播放。新排演的群獅舞,山西省獲獎節(jié)目,常年出外表演。
磨河村娘娘廟,原在九黎山,后建在山口。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九,娘娘廟會。頭一天早上,村民組織儀仗隊把娘娘塑像迎回村,演戲、耍獅子、鬧社火。第三天演完節(jié)目再送回廟內(nèi),延續(xù)母系社會獨特的傳統(tǒng)習俗。與平陸、夏縣吳村的娘娘廟供奉的為三姊妹,各有所長。該村習俗:演戲不演《白蛇傳》,社火不耍龍燈,供奉不敬關公。娘娘廟供奉的三娘是《白蛇傳》里的白素貞化身;九黎山是蚩尤故里,黃帝是龍的化身,卻殺死了蚩尤;宋朝以來流傳有關公戰(zhàn)蚩尤的傳說,蚩尤的陰魂就壓在九里山下,上有一宋代鐵塔。
繞村而過的虞坂古鹽道,堯時禹鑿,戰(zhàn)國時為“通衢大道”,自古是河東潞鹽運往中原的“官道”,多有戰(zhàn)事!安畼废囫R”、“假虞伐虢”、“冀北空群”等經(jīng)典故事發(fā)生地。有中國第一個收費站——瓦罐廟、晉虞分衢——古鎖陽關、中華0教育——石陰洞等遺址,留有許多名人墨跡。鎖陽關上對聯(lián)“矗矗樹屏藩南頂天柱,婷婷蘿保障北護虞洲”為隋代遺跡,F(xiàn)保存明代原貌,被稱為中國公路“活化石”,“天下第一路”。2006年,已列為山西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村南九龍山,原名九黎山,為中華民族三世祖之一——蚩尤故里。它巍峨挺拔,潭瀑相間,風景秀麗,如詩如畫,擁有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豐富的人文景觀!皷|郭先生和狼”、“三娘管狼”、“-盜寶”、“關公磨刀”等故事婦幼皆知。現(xiàn)有娘娘廟、宋代鐵佛塔、狼廟、將軍墓等遺址。2003年開發(fā)為“九龍山自然風景區(qū)”,建有漂流、闖關、滑索等水上娛樂項目和賓館、農(nóng)家樂等,成為運城市民旅游、餐飲、休閑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