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橋位于休寧縣萬安鎮(zhèn)下水南村,時代為明。水南橋,又名古城橋,位于萬安鎮(zhèn)古城巖東隅山下,跨橫江水通向水南村。明萬歷十年(1582年),由徽州知府高時倡議,邑人黃廷侃捐建,時稱高公橋。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重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圮,五十二年,邑人汪檉捐資由程明榛重新營造,橋10墩11孔。橋上中間東西石欄桿……[詳細] |
富來橋位于休寧縣萬安鎮(zhèn)上輪車村,時代為清。富來橋為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始建于清代。橋全長13.1米,寬5.4米,高7米,孔跨8.5米。橋兩端各有11步臺階,橋面呈“弓”形,全部由紅砂石鋪就。富來橋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徽州觀音橋位于徽州區(qū)西溪南鎮(zhèn)西溪南村,時代為明。石橋村座落在黃山源口,豐樂河畔。豐樂河水滾過宋代水利工程——昌堨,直沖金竺山腳,受阻后左轉(zhuǎn),沿石橋村后芝山山腳掉下條垅堨壩,奔流直下,穿過明代黃百萬獨資捐建的豐樂河上游第一橋——石橋,東流而去。石橋村沿芝山東面山腳而建,從條垅引豐樂河水進村。主水流從石橋邊直流而下,穿過5……[詳細] |
希賢橋位于黃山區(qū)永豐鄉(xiāng),時代為清。希賢橋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樂壽橋位于屯溪區(qū)奕棋鎮(zhèn),時代為明。樂壽橋位于屯溪區(qū)西郊占川村占溪河上。橋名取《論語》之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币詷穳鄱譃闃蛎,含有智與仁和諧統(tǒng)一之意。橋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光緒三十二年和民國37年兩度重修。它為木石結(jié)構(gòu)風雨(廊)橋,全長16.6米,寬5.6米。石垛,一墩兩孔。橋身以……[詳細] |
青山塔位于黃山區(qū)永豐鄉(xiāng),時代為明。青山塔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碧陽書院位于黟縣碧陽鎮(zhèn),時代為清。古之黟縣,自宋代以來,對教育非常重視,那“十戶之村、不廢頌讀”的教育氛圍,使人預(yù)感這塊土地不可低估的前途。碧陽書院創(chuàng)建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4年),地處有“白云深處仙境,桃花源里人家”之稱的碧山之陽,故名。明嘉慶四十二年(1563年),就城南儒學原址擴建而成,明天啟年間,為魏珰毀……[詳細] |
崇一學堂舊址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小北街,時代為清。崇一學堂舊址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孝貞節(jié)烈坊位于歙縣新南街,時代為清。孝貞節(jié)烈坊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三世二品坊位于徽州區(qū)巖寺鎮(zhèn)虹光村忠塘,時代為明。三世二品坊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永豐牌坊群位于黃山區(qū)永豐鄉(xiāng),時代為清。1965年,永豐鄉(xiāng)修建沿山水庫,嶺下蘇村牌坊群被作為封建余孽全部推倒,斷裂的牌坊石作為興修水庫的石料,全部砌成水庫的基壩和涵洞。2013年,這些湮沒的牌坊石在冬修水利時被當?shù)卮迕癜l(fā)現(xiàn),又全部從水庫大壩下挖掘出來。2014年,永豐鄉(xiāng)政府為永久保存這些文物古跡,著手開展古牌坊的修繕和重……[詳細] |
寡婦亭位于黟縣宏潭鄉(xiāng)竹溪村,時代為清。寡婦亭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建本堂位于黃山市祁門縣渚口鄉(xiāng)伊坑村伊村組,系村中倪氏宗祠,始祖倪康民公為唐末兵部尚書,由歙篁敦遷此建村,祁門倪氏皆朔此為源。祠堂座北朝南,三進五開間,徽派磚木結(jié)構(gòu)。祠堂前14米處建有槽門1座,12根立柱落地,磚木一層,呈“八”字形,上有“經(jīng)鋤舊家”匾額。祠堂大門前有抱鼓石一對,上有四來頭,大門邊設(shè)二耳門,前后天井,寢堂……[詳細] |
永錫堂位于黃山市祁門縣閃里鎮(zhèn)文堂村上文堂組,系村中陳氏藻公一脈的宗祠,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陳舍公之手,取名于《詩經(jīng)》“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句。祠堂座西朝東稍偏,三進五開間,門前漢白玉抱鼓石一對,前后天井,寢堂明式風格顯著,建筑通面闊19.6米,通進深52.6米,占地面積1031平方米。久經(jīng)風雨侵蝕,近年族……[詳細] |
在洽舍,跨黃山大源,舊時進入黃山的要道,青石砌筑,雙拱石橋,始建年代不詳(豐樂水庫庫區(qū)內(nèi))。據(jù)民國《歙縣志》載:昔為蔣泰仁、蔣真保建,橋洞二。至民國,蔣致和重造,改名集成。橋長37米,寬8米,高約10米,兩孔之間的橋墩上方橋身上嵌有長約1米,寬約80厘米的青石板,上刻“集成橋”三字,落款為“民國二十七年”![詳細] |
座落在西溪南鎮(zhèn)石橋村北。條垅堨在原琴溪橋口引豐樂水,經(jīng)石橋琴溪東趨至下游雷堨,廊橋跨條垅堨渠道南北向而立,紅麻石砌筑,平梁式橋面。長26.3米,中間三孔橋?qū)?.3米,兩端兩孔橋?qū)?.75米,高約3米,由6座筏形橋墩將橋分成7洞。橋上置長廊,木構(gòu)架上蓋小青瓦。由兩個開間廊屋聯(lián)墻組成橋廊,廊兩側(cè)置飛來椅,東側(cè)居中設(shè)有神。橋……[詳細] |
座落在潛口鎮(zhèn)潛坑村中,是古代由歙縣通往黃山、太平的交通要道。明成化五年(1469)建,單拱,紫砂石砌筑,南北向跨小溪。長6.9米,寬4.2米,高3.5米?可嫌我幻婀邦~嵌匾,上有“新福橋”、“成化五年重陽月初四日,工師詹以文”和“孝悌鄉(xiāng)和睦里潛川保寧社信士汪宗欽……”等字。橋上置長廊,西面封閉,設(shè)佛,供菩薩;東邊置“飛……[詳細] |
座落在呈坎鎮(zhèn)楊干村水埠口村西,東西向跨“氵眾”(讀音同“眾”)川河;◢徥鲋,三孔石拱橋,全長18米,寬4.5米,高3.5米,中間一孔較大,孔跨9米,橋面略呈弧形。明嘉靖間呈坎人羅期升倡建,以羅文佑得名,宣統(tǒng)元年羅亨淦捐資重修,現(xiàn)為水埠口村到呈坎的必經(jīng)之處![詳細] |
座落在呈坎村南“氵眾”(讀音同“眾”)溪上,花崗石砌筑,單孔石拱橋。建于明嘉靖年間。清光緒年間重修,橋全長67米,高約12米,寬6米,橋面兩側(cè)砌筑石欄桿。東端有登橋石階與村道相接,西端接上山道路,與路筑平。古時,從南面村道進入呈坎,以其高筑十分醒目。該橋系明嘉靖間里人羅斯宏倡建,耗四萬金。光緒間,橋漸圯,里人羅亨潤、羅……[詳細] |
在巖寺鎮(zhèn)孫公橋下游約500米跨豐樂河上,俗稱“塔下橋”,南達文幾山,北抵逍遙堤,紅紫石砌筑,七洞,長約120米,高約13米,明嘉靖丙申年(1536)里人佘文義獨資捐建。初時,橋兩頭雙植華表,橋心起榭七間,下為亭,以供游息;上為樓,以位神祗。繞以游廊,可資遠眺。未幾被縱火所焚,遂不復(fù)立。萬歷、康熙年間,均由佘氏家族維修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