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閣AAAA 天心閣是古城長沙的標志,位于長沙市的天心公園內,是一座古香古色立于古城墻上的樓閣,天心閣古時就馳名三湘大地,亦是古城的一個標志。天心公園位于長沙市的天心區(qū),公園南端有一段長達220米的明代城墻,高13米寬6米,看上去高大而堅固,建筑材料底部是長條麻石,上部是大青磚,而此段城墻之最高、最闊處,便是矗立著天心閣。天心閣由主副三閣以及長廊組成。其中主閣高17.5米,居中,基臺由花崗石長成,其上樓閣有三層,三重檐歇山頂,檐角翹起,琉璃瓦覆頂。天心閣頂檐之下,南懸“天心閣”三字匾,北懸“楚天一覽”四字匾。此閣始建的時間今已無法考證,但至少不會晚于明末,有明代城墻已作了它的“基座”。天心閣具有明清兩朝城樓……[詳細] |
胡耀邦故居AAAA --邦故居位于長沙市瀏陽市中和鎮(zhèn)蒼坊村敏溪河畔。故居始建于清朝咸豐年間,是-上五代祖父胡中泮所建。故居坐北朝南,呈倒凹字形布局,土木結構,小青瓦屋面,占地面積450平方米,大小房屋共計19間。為典型的瀏陽民居建筑風格。1915年11月20日,-出生于故居西側橫廳內屋一間10多平方米的耳房里,并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30年隨工農紅軍走上革命道路,從此告別家鄉(xiāng),直至1963年元月,-任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兼湘潭地委第一書記時,在回瀏陽農村調查期間,才回故居住了一晚,并與當地鄉(xiāng)親坐談,訪貧問苦。1985年,--邦的哥哥到北京去,告訴他祖居就要倒了,怎么辦?-說,年代久了,倒就讓它倒吧,外邊倒掉……[詳細] |
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岳麓書院是我國四大書院之首,F(xiàn)占地1.2萬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東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東,由門堂、亭、臺、樓、軒、齋、祠組成的古建筑群,中軸線上依次為前門、赫曦臺、大門、二門講堂和御書樓,北側是半學齋、文廟、湘水校經堂、船山祠等紀念性建筑、南側有教學齋、百泉軒、麓山寺等到景點。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tǒng)的書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書院建筑群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詳細] |
中共湘區(qū)委員會舊址暨毛澤東、楊開慧舊居位于長沙市開福區(qū)八一路538號長沙市博物館內。1921年秋至1923年4月,毛澤東、何叔衡等租用此地作為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機關秘密辦公地。1921年10月毛澤東在長沙建立了全國最早的省級支部——中共湖南支部,不久,中共湖南支部改為中共湘區(qū)委員會(轄湖南及江西萍鄉(xiāng)),區(qū)委機關仍設于此。在毛澤東領導下,中共湘區(qū)委員會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大力開展工人運動,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迅速發(fā)展。1922年下半年至1923年4月,中共湘區(qū)委員會組織了粵漢鐵路、安源路礦、長沙泥木、水口山鉛鋅礦等十幾次工人大-斗爭,掀起了湘區(qū)工人斗爭高潮。1923年春,中共湘區(qū)……[詳細] |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紀念館位于長沙市瀏陽市文家市鎮(zhèn)人民路34號。1927年,當北伐戰(zhàn)爭順利向前發(fā)展的時候,各地的國民黨反動派紛紛叛變孫中山的“-”,并向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瘋狂地舉起屠刀,全國一片腥風血雨,而此時陳獨秀所推行的右傾機會主義更是為共產黨人自己的革命帶來巨大的損失。為了挽救革命成果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開展土地革命,中共中央緊急時候召開了“八七”會議,決定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身份回到湖南改組省委和組織工農革命軍。同年9月9日毛澤東組織和發(fā)動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取得局部戰(zhàn)爭的勝利。9月19日各路起義軍部隊在文家市會師。當晚,毛澤東在里仁學校后棟教室主持召開了重要軍事會議——前敵委員會……[詳細] |
劉少奇紀念館于1984年籌建,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共有8個展室、1個聲像廳和2個懷念亭,主體建筑3100平方米。全館陳列面積約為900平方米。有藏品3000多件,其中劉少奇生前使用過的遺物近800件。這些遺物中,有劉少奇生前用過的生活用品和辦公用品,有1961年5月回鄉(xiāng)考察時用過的草帽、眼鏡、公文包等。特別珍貴的有劉少奇赴蘇聯(lián)訪問時穿過的水獺皮大衣和用過的袖珍收音機,還有一對一直使用到逝世前的海綿枕頭。此外,尚有反映劉少奇生平業(yè)績的照片1000余張。館內有大小模型4個,即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北方局舊址、鹽城新四軍軍部舊址、西柏坡舊址。復原陳列2個,即延安楊家?guī)X劉少奇所住窯洞、北京中南……[詳細] |
愛晚亭原名紅葉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huán)山。該亭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取杜牧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之意命名。亭子古樸典雅,亭內金柱丹漆,四個翼角高翹,上面蓋著綠色的琉璃瓦。位于湖南長沙岳麓山半山腰清風峽口上,清代乾隆年間岳麓書院山長羅典建造。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愛晚亭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huán)山,古楓參天。愛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書院山長羅典倡建。后據湖廣總督畢沅之意,取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詩意,將亭改名為愛晚亭。原為木結構,同治初(1862-1870)改為磚砌。該亭古樸典雅,平面正方形,邊長6.23米……[詳細] |
長沙銅官窯遺址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望城縣,自銅官鎮(zhèn)至石渚湖兩岸約5公里的范圍內,是中國唐代的一處重要的窯址,初燒于唐初,衰于五代,主要的窯區(qū)分布在蘭岸嘴、瓦渣坪、蘭家坡一帶,現(xiàn)尚存窯包13處。1965年和1978年兩次對遺址進行了試掘。出土的大量釉下彩器物證明了中國瓷器釉下彩工藝最遲始于唐代,而不是創(chuàng)始于宋。出土瓷器的品種繁多,造型優(yōu)美,美觀實用。瓷塑的動物玩具極為生動,褐綠色彩繪人物、動植物、自然景物等器物,圖案新穎多變,反映了唐代高度發(fā)展的瓷器制作工藝水平。器物上還有很多的題詩、款識等文字材料,也是長沙銅官窯瓷器的重要特征。銅官窯的瓷器曾廣泛地流傳于江淮一帶,在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等國也有發(fā)……[詳細] |
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舊址位于長沙市天心區(qū)書院路356號。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前身是南宋理學家張栻創(chuàng)辦的城南書院,1903年始立湖南師范館,享有“千年學府,百年師范”的美譽。中國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曾國藩、黃興等曾藏修于此;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時、李維漢、蕭三等曾在此學習;徐特立、楊昌濟、黎錦熙、王季范、李達、周谷城等曾在此任教毛澤東曾在此學習、工作達八個春秋,在這里,毛澤東立下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宏偉志向,完成了從學生、教員到職業(yè)革命家,從激進民主主義者到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在這里,毛澤東從事了建黨建團工作,并從這里走向黨的一大。1920年冬,毛澤東與楊開慧在一師一……[詳細] |
位于長沙市東郊長瀏公路北側,距市中心約4公里,據地方志記載為五代時期楚王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馬王堆。堆上東西又各突起土冢一個,其間相距20余米。形似馬鞍,故也稱為馬鞍堆。堆上分布西漢墓三座,三座漢墓中,二號墓葬的是漢初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一號墓是利蒼妻的墓,三號墓是利蒼之子的墓。一號墓規(guī)模最大,墓坑南北長19.5米,東西寬17.8米,深16米。現(xiàn)在一、二號墓坑已填塞,其0土的女尸、素紗禪衣及一大批西漢器皿和帛書畫等都保存于湖南省博物館;三號墓坑經過整理加固,供人們參觀。1號墓是西漢初長沙國丞相轪侯的夫人辛追之墓。封土厚4米,墓室深16米,墓口南北長19.5米,東西寬17.8米,從封土堆到墓底為……[詳細] |
瀏陽文廟屬儒教廟宇,位于湖南省瀏陽市城區(qū)圭齋路,是仿曲阜孔廟的宮殿式古建筑群。它是我國保存完整的孔廟之一。 該建筑群屬仿曲阜孔廟的宮殿式古建筑群,清式建筑、典型江南建筑風格。瀏陽文廟始建于宋,1843(清道光二十三年)改建成現(xiàn)格局。中軸線上依次為泮池、石橋、欞星門、石階、大成門、御道、祁陽石雕臥龍抱珠 、月臺、大成殿、御碑亭。兩側為轅門、回廊、鐘鼓亭和偏殿。大成殿居高臨下,重檐歇山頂,琉璃筒瓦鋪面,青花瓷磚作脊,中置葫蘆寶頂。大殿由32根花崗巖石柱支撐,分3層排列。正面以雕花鏤空的中堂門作屏,周圍置石欄圍廊。殿后御碑亭昔有康熙乾隆所題“斯文在茲”、“萬世師表”等匾額。殿前月臺高1.67米,花崗……[詳細] |
天心閣古城墻 位于長沙市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處西北。明洪武年間(1368~1398),長沙守御指揮邱廣營建長沙城垣,將元代所筑土城墻全部改用石基磚砌。今僅存天心閣古城墻一段,余已拆除。 明末,張獻忠率部攻入長沙,城墻曾遭破壞,清順治十一年(1654),洪承疇駐節(jié)長沙,拆運明藩王府磚石修筑城墻,使長沙再度城池崇屹,甲于他郡。長沙古城墻的重要組成部分——“月城”,又名甕城。顧名思義,因形狀像半個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臺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兩部分,上面放置遠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 明洪武年間(1368~1398),長沙守御指揮邱廣營建長沙城垣,將元代所筑土城墻全部改用石基磚砌。……[詳細] |
黃興故居位于湖南省長沙縣黃興鎮(zhèn)楊坨村涼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74年10月25日辛亥革命著名領導人黃興誕生在這里,并在這里度過了22個春秋。黃興故居建于1864年,占地2.05畝,原為兩進兩橫,左右披廈廂房32間的四合大院,現(xiàn)尚存12間。修葺后的故居,陳列有黃興故居簡介,黃興生平事跡介紹以及故居示意圖等。并恢復陳列了黃興和父親黃筱村先生及母親羅夫人生前居室的原貌和什物擺設。1981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0月對外開放。故居在湖南省長沙縣高塘村涼塘。黃興誕生于此,并在此處度過青少年時代。黃興(1874~1916)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原名軫,字克強,1902年赴日本留學,次年回……[詳細] |
徐特立故居,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長沙城東43公里處長沙縣江背鎮(zhèn)。為一所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式民居。始建年代待考。1914年改建,其后兩次擴建并多次維修。占地面積約17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有大門、過廳、庭院、上屋等,左右建廂房、雜屋。1916年,徐特立在此開設五美高級小學后,房舍除上屋東側及東廂房計九間留用外,其余均歸學校管理。故居原從東廂外院側門出入,院內有水井一眼,檐下形成回廊,小青瓦屋面,方格窗向內支撐。前臨田野,后靠小山,周圍松柏、香樟、翠竹環(huán)繞,十分幽雅。西側新建五美中學校舍和操坪,與之連成一體。1980年,故居修繕一新,并復原陳設有徐特立夫婦和徐乾以及教員陳昌、毛達恂等……[詳細] |
紅一方面軍成立舊址李家大屋,位于瀏陽市永和鎮(zhèn)石江村大屋組。創(chuàng)建于清嘉慶年間,歷經四載(1803—1806)而落成,建筑坐東朝西,磚木結構,封火墻,硬山頂,小青瓦,主體建筑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兩側輔設廂房,內置天井10余處,有大小房屋百余間,主體建筑西側50米處設槽門,四周筑三合土圍墻。原占地面積萬余平方米,現(xiàn)僅存主體建筑中棟部分。1930年8月23日,毛澤東、朱德率紅一軍團與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的紅三軍團在此會師,根據中央指示精神,兩軍整編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簡稱紅一方面軍),共四萬余人。毛澤東任前委書記兼總政委、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主席,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滕代遠任副政委,朱……[詳細] |
桃樹灣劉氏大屋位于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金剛鎮(zhèn)丹桂村清江片桃灣組,是由劉氏族人歷時五年建造的一處規(guī)模宏大、具有清代建筑特點的建筑組群,F(xiàn)有大小房屋100多間,建筑面積65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11000平方米。據民居內現(xiàn)存的碑刻《桃樹灣新宅記》記載:“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七月三十日酉時,課取己酉葵酉乙丑乙酉起首行墻安頭二門,是年僅起正宅門廳四進,右旁正護屋三間;三十年造右畔護屋三層,并筑周圍垣墻;咸豐元年起左畔護屋二層,二三年繼造左邊余屋、高倉,逐處裝修,歷五年而工始竣!苯ㄖM群原有大小房屋近400間,占地面積約21000多平方米,F(xiàn)存文物以-垣墻為本體邊界,房屋100多間,建筑面積660……[詳細] |
譚嗣同祠建于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為二棟一亭的舊式祠宇建筑。占地面積535平方米,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封火墻,硬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中軸線上依次為前門(牌樓式)、庭院、前廳、過亭、后廳等建筑。前門墻面凸出四磚柱。明間設券門,兩扇大門拼釘幾何圖案竹片,上部女兒墻由兩端向中收縮成三角形西式狀,下部現(xiàn)左右鑲嵌祁陽石標志、說明牌兩塊,祠門額上嵌“譚烈士專祠”漢白玉石碑,陰刻楷書金飾。經庭院拾三級臺階進入中廳,前檐飾卷棚,幾何圖案掛落與格門,廳內立花崗石方柱6根,上部抬梁式構架,前部飾卷棚設月梁,滿置樓栿樓板,正上方懸掛梁啟超先生題寫的“民國先覺”牌匾,匾下原(1983年)掛譚嗣同油畫遺像,……[詳細] |
譚嗣同故居位于湖南省瀏陽市北正南路,始建于明朝末年,原為周姓祠宇,主體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后由譚嗣同的祖父譚學琴(曾任瀏陽縣吏)買下,作為私第。清咸豐九年(1859年),譚嗣同父親譚繼洵考取進士,官至湖北巡撫,因其地位顯赫,奉旨命名其宅為“大夫第官邸”,故譚嗣同故居又稱“大夫第”。故居坐西南朝東北,磚木結構,現(xiàn)存建筑面積762平方米,通高8米,三棟二院一亭,硬山頂,設封火墻,蓋小青瓦,共有大小房舍24間,保存基本完整,系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宅建筑,布局嚴謹、富麗堂皇、雕梁畫棟、工藝精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我國近代偉大的愛國主義思想家、改革家潭嗣同曾在故居內生活多年,練文、習武、結交維新志……[詳細] |
譚嗣同墓位于瀏陽河中游南區(qū)的牛石鄉(xiāng)(現(xiàn)為瀏陽市荷花辦事處)翟水村(現(xiàn)改名譚嗣同村)石山下,海拔300米。墓地距瀏陽市區(qū)8公里,南距云橋約1.5公里,距荷花辦事處3.6公里,西300米有瀏醴鐵路。地處翟水之陰,從公路南折入有簡易路直抵墓山下,墓地四面開闊,農田小溪縱橫交錯,翟水河由東向西緩緩從墓山下流過,左右群山環(huán)抱,若眾星之拱北斗,松柏蒼翠。譚嗣同墓地處瀏陽中部山地丘陵地區(qū),前有翟水河自東向西緩緩從墓山下流過,前與野貓峽、七鴉尖等山峰對峙,群山環(huán)抱,松柏蒼翠。流水潺潺,顯得端莊肅穆。氣候為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熱量充足,降水充沛,光照較多,山地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溫為16.7°……[詳細] |
何叔衡故居位于長沙市寧鄉(xiāng)縣沙田鄉(xiāng)長沖村。何叔衡,譜名啟璿,字玉衡,號琥璜,學名瞻岵,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876年5月27日,何叔衡誕生在這里,并在此就讀私塾。1902年,26歲的何叔衡考中清末最后一屆秀才。他激憤于官府腐敗而甘愿在家種田,長期從事私塾、小學教育。直到1909年,何叔衡離開家鄉(xiāng)開始走向革命的道路。1913年春以37歲的大齡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師范,1年后并入湖南公立第一師范,得以結識時年21歲的同學毛澤東。何叔衡熱情厚重老成,一直是毛澤東在湖南開展社團運動、-、驅張運動和建黨建團運動的得力助手和密友。1918年參加新民學會,為最年長者會員。毛澤東曾有評價說:“叔翁辦事,可當大局……[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