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视频在线网址,亚洲av世界男人的色的天堂,黄色免费看网站,国产拔擦拔擦8xcom高清在线,黄色片子网站,国产美女一级特黄网站大全,新一级毛片国语版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寧波市 > 海曙區(qū)旅游

海曙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天一閣博物院
  天一閣位于寧波市天一街10號,在風光秀麗的月湖歷史文化景區(qū)內。它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間,原為兵部右侍郎范欽藏書處,是我國現(xiàn)存歷史最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書樓,1982年被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天一閣主人范欽,字堯卿,號東明,官至兵部右侍郎。他依據《易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理論,取“以水克火”之意,把藏書樓定名為“天一閣”,閣前鑿池,名“天一池”。范欽原藏書籍7萬余卷,至解放前只剩1萬3千多卷。保存下來的圖書,絕大部分是明代的刻本和鈔本,其中不少已是海內孤本,尤其是為數(shù)不少的明代地方志271種和明代科舉錄370種,更是研究我國明代歷史的珍貴文獻資料。同時,由于天一閣所具有的廣泛的感召力,從本世紀50年代以來,陸續(xù)有一批藏書家將自己的藏書捐獻給……[詳細]
海曙樓(寧波鼓樓)
  鼓樓又稱海曙樓,位于寧波市中山西路公園路口。海曙樓的基礎是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所建的子城南城門,幾經興衰,幾度易名。五代時,稱“望海軍門(樓),宋為“奉國軍門(樓)”。到了元代,下令在全國范圍內,拆城毀城,子城的南門——海曙樓自然也難逃劫難。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又建城、樓,名“明遠樓”,不久又被毀。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太守黃永鼎重建。明萬歷十三年(公元1585年)傾圮欲墮,太守蔡貴易重建,使之面貌煥然一新,更名為“海曙樓”,沈一貫作碑記,董大晟作賦,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及以后多次重修,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除賦碑外,其余均被毀,F(xiàn)存的建筑是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重建。海曙樓又稱“譙樓’’俗稱“鼓樓”,置有刻漏,更鼓以報時。宋慶歷八年(公元104……[詳細]
賀秘監(jiān)祠
  賀秘監(jiān)祠位于寧波海曙區(qū)柳汀街98號,為紀念唐代詩人賀知章而建,1981年12月被公布為海曙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存建筑為清同治四年(1865)修復。宋紹興十四年(1144),郡守莫將在賀讀書故地辟“逸老堂”以祀知章和李白。以后屢經興廢、更添,至元至正十九年(1359)始作祠專祀之。明洪武間(1368-1398)遷祠于今地。賀知章(659-744),字季真,會稽永興縣(肅山)人,唐證圣元年(695)舉進士,以后累官至正授書監(jiān)等職,天寶二年(743年)十二月,因病辭官還鄉(xiāng)。賀知章既工文辭,也擅草隸,性曠夷,善談說。平時嗜酒,與杜甫、李白等結為好友,至晚年尤加縱誕,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jiān)”,以邀游里巷為樂,醉后揮舞筆黑,頃刻間寫好文章,惜乎他流傳下來的墨跡極少。該祠建筑布局大氣完整,又為名……[詳細]
4、天封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封塔
  天封塔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郡廟東南側的大沙泥街,建于“唐武后天冊萬歲及萬豐紀元時(公元695——696年)并建有天封寺,天封寺亦稱“天封塔院”,始建于后漢乾祜三年(公元950年),一說建于后漢乾祜五年(公元952年)現(xiàn)尚存天王殿寺的西側建有工匠們聚會的魯班殿。天封塔因其建筑年代而命名。宋建炎間,毀子兵火,紹興十四年(1144年)年重建。元泰定元年(1324年)又廢圮,至順元年又重修,明永樂十年(1412年)雷火擊毀三層,同年重修。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巨風刮跑了塔頂,三十八年(1559年)又重修、屢圮屢治,到了清嘉慶三年(1798年)12月修塔時因燈失火,塔檐,平座攔干俱被焚毀,只剩磚砌的塔身。經過二百多年的風雨侵蝕,到近年塔身損壞嚴重,且發(fā)生傾斜,岌岌可危。為保護這一千年古塔,1984年落……[詳細]
白云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
  白云莊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白云街道管江岸,始建于明代。它原為明末戶部主事萬泰的莊園,因其子萬斯選著有《白云集》,人稱白云先生,卒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莊”。清康熙七年(1668年),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黃宗羲應萬泰等邀請,先在萬泰的廣濟街宅,后遷至延慶寺,康熙九年(1670年),遷至白云莊授徒講學,開“證人書院”。清乾隆年間,黃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為了區(qū)別于黃宗羲在紹興的“證人書院”,特冠以“甬上”兩字,稱“甬上證人書院”。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南雷,世稱梨州先生,余姚黃竹浦人。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倡導以經學為本,以史學為輔,獨創(chuàng)“經世致用”為宗旨的學風,形成了我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學派別——浙東學派,培養(yǎng)了一大批學術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萬……[詳細]
徐時棟故居(煙嶼樓)
  徐時棟故居,坐落在寧波月湖西岸邊桂井巷口旁,古屋坐西朝東,五間二弄,上下二層,書藏樓上,他家住月湖煙嶼洲,其藏書片名,有藏書六萬卷,他不但收集名家的著作,還留心收集鄉(xiāng)幫文獻,并立有:勿卷腦,勿折角,勿唾揭,勿夾別紙,勿作枕頭,勿巧式裝潢,勿率意涂沫,勿出示俗子,勿久借他人.之約.徐時棟(1814-1873),字定宇,同叔,號柳泉,鄞縣人(現(xiàn)寧波鄞州區(qū)),是清代浙東著名的學者、方志學家和藏書家.平生酷愛讀書,更喜藏書,藏書萬余卷,在月湖煙嶼洲建煙雨樓,為其讀書,著書藏書之所.有人說他“資性通敏,委己于學”.煙嶼樓是他從小到大的讀書之地,大約先他一百年前,被后人譽為“萬寶全書”,也是徐時棟非常景仰的一代先哲謝山先生全祖望,就出生這條桂花飄香的街巷深處.煙嶼樓,初名叫做戀湖書樓.徐時棟在自己的筆記……[詳細]
錢業(yè)會館
  寧波錢業(yè)會館位于市區(qū)東門口不遠處的戰(zhàn)船街10號。清同治三年(1864年)錢業(yè)同業(yè)組織形式稱錢業(yè)會商處,在江廈一帶濱江廟設有公所,曾毀于兵火,后于1862年由錢莊業(yè)籌資重建。至民國十二年(1923年)因原有公所“湫隘不足治事”乃購置建船廠跟(今戰(zhàn)船街)“平津會”房屋及基地一方,興建新會館,即現(xiàn)在的錢業(yè)會館,至1926年竣工。它是昔日寧波金融業(yè)聚會、交易的場所。始建于民國十四年,是一座占地1500余平方米,由前后二進,亭臺樓閣、園林組成的中西式磚木結構建筑,其建筑風格別具特色:前進廊舍環(huán)繞;兩旁石刻、碑記;中有戲臺;后進議事廳,是舊時寧波金融業(yè)最高決策地。廳前亭園花草,清靜幽雅,是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錢莊業(yè)的歷史文化建筑。解放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會館內環(huán)1994年9月在錢業(yè)會館原址,建……[詳細]
伏跗室
  伏跗室,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孝聞街91號,是浙東著名藏書家,目錄學家馮孟顓先生的藏書樓,“伏跗”之名源于《文選》王延壽《魯靈先殿賦》“狡免蹦伏子榭側”,意為“伏處鄉(xiāng)里不求顯,而致力于學”。馮孟顓(1886——1962年)名貞群,字曼孺,號伏跗居士,原籍慈溪,自幼好學,潛心攻讀,后繼其父“求恒齋”遺書二千冊乃“棄嗜欲,節(jié)衣食,搜訪攻典,”在當時世視古書雅記以為無用之際,精心搜羅明清以來寧波諸家私人藏書樓輾轉流散之籍,匯集明清以來趙仙館、董氏六一山房、柯氏近圣居、徐氏煙嶼樓、趙氏貽谷堂、陳氏父則樓之書籍,手披目覽,親為修補,歷六十余載,先后整理古籍近十一萬卷,碑刻533品,藏書尤其善本,較珍貴的有宋刻本《名碑傳州瑛之集》,元刻本《春秋屬辭》,《樂府詩集》,明刻本《文隨詩集》,以及多本名人手稿,如全祖……[詳細]
鹿窠摩崖石刻群
  鹿窠摩崖石刻群位于海曙區(qū)章水鎮(zhèn)杖錫村,1986年5月28日被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鹿窠摩崖石刻群共9塊,位于章水鎮(zhèn)杖錫村的屏風巖、門前山、下溪巖、門后頭山(百步階)等處。屏風巖石刻,為長方形直立巨石,高4.5米,寬1.95米,厚3.2米,正面直鐫“四明山心”四個隸書大字。每字字徑為0、66×0、57米,字間距離為0、1米。從屏風巖西北行,至百步階附近,兩山之間竹木蔥蘢,一股澗溪奔出,為一塊樹仞高的巨石所阻,分道而下。澗旁多摩崖石刻,陡壁間有巨石三級,每級高樹丈。第一級刻“三峽”二字,因似微型的長江三峽;在一股清泉涌出處刻有“浴心”二字;在溪水垂直下瀉處刻有“醉泉”二字。第二級出,溪水由喧嘩轉為幽咽,從一洞下緩緩流出,石上刻“潺湲洞”三字。第三級處有一石橋橫跨澗上,澗旁有一方柱形巨石,直刻“……[詳細]
中共寧波地委舊址紀念館
  大革命時期中共寧波地委舊址紀念館,原為啟明女中所在地絲巷弄星云坊(后為絲戶巷17號),1994年城區(qū)改造時向西遷移50米至現(xiàn)址(解放南路新街小區(qū)新巷34幢樓右側)。1925年二三月間,中共寧波支部成立,支部設在寧波城區(qū)醋務橋的啟明女中內。8月,改為中共寧波獨立支部,機關地址隨啟明女中遷至絲巷弄星云坊。1926年1月在這幢房子內召開了中共寧波全地方第一次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共寧波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此處即為中共寧波地委機關所在地,是寧波最早的黨、團機關秘密駐地。1991年中共寧波市委、市人民政府批準為重要革命遺址予以保護,并設寧波地方黨史陳列室。1994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995年5月被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寧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寧波……[詳細]
寧波中山公園
  寧波中山公園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解放北路,現(xiàn)為中山廣場的一部分。最早為寧波衙署所在地,1927年春,在孫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之際,有人提議,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建造一座中山公園,立即得到了甬城社會各界人士的贊同。公園地址選定在舊道署、后樂園、府后山一帶,占地約60畝,并于當年夏天動工。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耗資11萬余元,于1929年秋公園落成。共建造各式房屋21座、亭臺4個、牌坊2座、廊3條、橋5座。其中的獨秀山為明代遺物,尊經閣為寧波府學遷建。1998年初,中山公園與寧波市體育場區(qū)域建成中山廣場,迅速崛起成為群眾性廣場文化演出活動的“龍頭”,成為展示寧波城市物質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自1999年起,中山公園連年被寧波市大活動辦公室授予“廣場文化活動先進單位”。目前,中山公園原址為浙江省文物保……[詳細]
12、蘆家橋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蘆家橋遺址
  蘆家橋遺址位于海曙區(qū)古林鎮(zhèn)三星村上下陳自然村,東距蘆家橋約150米,土名庵基盤。遺址東面延伸至蘆家橋民宅下,西面大體以上下陳村民宅東墻為界,南端距段梅公路約13-85米不等,北端由河北岸向北延伸至魚塘和養(yǎng)雞場后院,已位于古林鎮(zhèn)三星村上下陳自然村,東距蘆家橋約150米,土名庵基盤。遺址東面延伸至蘆家橋民宅下,西面大體以上下陳村民宅東墻為界,南端距段梅公路約13-85米不等,北端由河北岸向北延伸至魚塘和養(yǎng)雞場后院,已探明的遺址總面積24000米2,由東、西兩個區(qū)塊組成,二者相距30米左右。其中西區(qū)東西長約220米,南北寬10-168米不等,面積22000米2;東區(qū)因向東北延伸至蘆家橋旁密集的民居下,已探明南北長約80米,東西最寬處32米,面積約為2000米2。經2009年上半年的勘探,蘆家橋遺址……[詳細]
溪隱莊古遺址
  溪隱莊古遺址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集士港鎮(zhèn)四明山村,水井底隔山土地堂。根據寧波出版社出版的《范欽評傳》載,范正輅葬鄞西水井底溪隱莊,土名隔山。范欽《天一閣集》有“溪隱山莊”詩多首,莊后有范正輅墓,范正輅正是范欽的后裔,所以溪隱莊無疑是范欽官場失意后的隱居之地。現(xiàn)溪隱莊地面建筑已毀,但遺址僅存的地基遺存已足夠證明這里曾是莊院。今可見遺址中有前后三個基址,且后擋土墻較高,墻下中心有水池,整個遺址占地面積約1365平方米,現(xiàn)遺址表面已改為竹林。 《明實錄•世宗》卷四百八十九頁載:“嘉靖三十九年十月壬子……吏部覆言:‘欽被劾,罪當行勘;伊志履任方新,當責其后功’。得旨:‘伊志留用,欽回籍聽勘’。”那時范欽才55歲,而從兵部“副尚書”級別時被人誣陷落職,雖未正式定罪而“回籍聽勘”。這是范欽在……[詳細]
宋徽宗御筆碑
  宋徽宗御筆碑位于海曙區(qū)集仕港鎮(zhèn)廣德庵內,2005年4月5日被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共二通,前一通碑額為“省降御筆”四字,立于宋政和八年(1118)。其內容為樓異(宋明州太守)關于廢廣德湖,填湖造田的奏請及圣上(徽宗)的批復。該碑通高2.80米,寬1.12米,厚0.29米;全文16行,每行20字左右;碑首呈漫圓形,正中長方框內陰刻“省降御筆”四字,四周雕琢一對高浮雕無角蟠龍,龍頭朝下,龍體鱗甲圓渾滾轉,頗具氣勢。碑體兩側線刻盤旋纏繞的云龍花邊,十分精致。碑文自上而下分段書寫,下部字跡大半漫漶難識,上部清晰可讀,后一通碑額為“御筆”二字,立于宋政和九年(1119),碑文內容為宋徽宗給當時明州太守樓異的敕諭與樓異為建造高麗使館之事。此碑通高1.37米,寬1.10米,厚0.29米;全文13行,每行……[詳細]
星光沈氏宗祠(沈光文紀念館)
  沈氏宗祠(沈光文紀念館)位于海曙區(qū)石碶街道星光村。1992年9月3日被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沈氏宗祠位居街中心,周圍有保佑觀,曲轅坊,瑞光樓,常樂寺等歷史遺跡。宗祠黑墻青瓦,烏漆臺門。大門朝西,門樓瓦脊呈元寶形而微翹,兩頭刻有吉祥圖紋。黑邊白墻嵌立體篆書“沈氏宗祠”。宗祠原有頭門、中廳、大廳,通進深28.4米,寬12.90米,F(xiàn)頭門、中廳已圯。其地面由石塊、石板、錯逢平鋪成或改為綠地。僅存的大廳為三開間硬山造,通進深9.30米,中間為抬梁結構,共有立柱18根。中間前2根立柱柱腳為青石制蓮花狀,其他均為一般形狀。大廳屋脊突兀,中間立磚雕一“!弊旨皥D案。墻檐高翹,檐頭鐫有萬年青,太陽花等紋飾。廳正中塑有沈光文立像,高3米,用花崗石雕琢而成。塑像手持書卷,堅毅肅穆,站立在海礁之上,面向前方凝目……[詳細]
張蒼水紀念館(張蒼水故居)
  張蒼水故居,位于寧波海曙區(qū)蒼水街,2005年歸入杭州張煌言墓,被浙江省人民0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稱為張煌言墓(含張煌言故居)。張蒼水(1620-1664年),名煌言,字玄箸,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舉人,能文章,善騎射,好論兵事,曾官至南明兵部尚書。順治二年(l645年)清兵南下攻陷南京后,他同浙東義士錢肅樂、董志寧等一起組成一支數(shù)千人的武裝在府城隍廟起義抗清,他擁立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后,與鄭成功軍配合,協(xié)同作戰(zhàn),輾轉于蘇皖浙閩一帶。1658年,他的部隊溯長江而上,連續(xù)攻取四府三州二十三縣,后遭清軍重兵攻擊,部隊潰敗,不久再招舊部,繼續(xù)南征北戰(zhàn),抗擊清軍。康熙三年(l664年)閩戰(zhàn)一役遭受重傷,遂散兵隱居象山縣南田懸岙島,卻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清人禮待勸降,堅決不……[詳細]
17、三成廟
三成廟
  三成廟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高橋鎮(zhèn)秀水村秀水自然村,據廟內碑刻記載,建于清代。主體坐北朝南,四合院式結構,占地面積1268.91平方米,分前后三進院落。第一進由廣場和門樓組成,廣場有旗桿石,石上豎旗桿(新)。門樓面寬五間明間抬梁結構,五架梁,進深五柱。第二進院落由門樓、戲臺、廂樓、天井,大殿組成,戲臺新建,廂樓面寬三間,進深一間,天井塊石,階沿石錯逢平鋪,風貌依舊,大殿面寬五間,明間五架梁抬梁結構,次間、梢間進深六柱八檁,設前廊單步梁卷蓬頂。梁上雕花卉、人物,但大多被人為破壞。殿內主體結構依舊,塊石、柱礎、柱子保存較好。第三進院落由大殿和后殿組成,后殿面寬五間,上世紀六十年代新建。今廟內尚存明、清碑石二通,“重建府主行祠碑記”立于明萬歷丁亥歲秋九月(1587),該碑通高1.94米,寬0.51米,碑……[詳細]
寧波天寧寺塔
  天寧寺塔位于寧波市中山西路。天寧寺塔是寧波市現(xiàn)存最早,也是長江以南唯一的一座唐代磚塔,也是我國僅存的唐代寺前雙塔實例,對于研究唐時的宗教文化和佛教建筑具有重要的作用。現(xiàn)西塔已按原貌修復。因建于唐咸通四年(863年),故又名咸通塔。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寧寺始建于唐太中五年(851年),原名國寧寺,宋宗寧二年(1106年)改名為崇寧萬壽寺,改和元年(1111年)更改名為大寧萬壽寺,建炎年間,毀于戰(zhàn)火,不久重建。元至大二年(1309年)為倭寇所毀,后又重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為天寧禪寺。民國初年,改稱“天寧寺”。寺前原建有東西兩塔,東塔已于清光緒年間崩塌。1995年配合中山改造對東塔基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出殘塔基,F(xiàn)存者為天寧寺的西塔。原因塔磚上有正書“……[詳細]
十三洞橋
  十三洞橋位于海曙區(qū)集士港鎮(zhèn)湖山村董家自然村,橋建于清嘉慶年間,是我區(qū)最長的多孔石梁橋。 該橋基本為東西走向,橫跨于廣德湖舊址湖溝的湖泊河上。全長53.31米,寬2.2米,橋墩高近6米,由十三個橋洞組成,故稱十三洞橋。于2017年1月,被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十三洞橋的橋面用長石鋪砌而成,橋面中心微微拱起,橋身兩端原有步階石各三級,現(xiàn)被水泥路面覆。橋欄石兩側各一孔一石,中孔各刻“十三洞橋”四個大字,上落款已于文革期間被鑿去。橋墩則用圓角條石疊成。橋梁材質全為鄞江小溪石。 建橋以來,經過無數(shù)次洪水的洗禮,廣德湖舊址河流上的許多橋隨著歷史而不斷消失,但十三洞橋依舊巍然屹立。它凝聚了勞動人民的非凡毅力和聰明才智,文物價值較高。 據說于民國時期,曾有一頭水牛過橋至西首第二孔時,中間一塊的……[詳細]
養(yǎng)正堂
  養(yǎng)正堂,又名紹文堂、朱氏宗祠,曾辦過養(yǎng)正小學堂,故名養(yǎng)正堂。位于海曙區(qū)鄞江鎮(zhèn)它山堰村養(yǎng)正路,現(xiàn)存建筑前進民國,后殿清代。主體坐南朝北,中軸線上:門樓、前進、東西廂、后殿等組成。南北全長44.81米,東西闊24.54米,面積達1092平方米。 磚樓石庫門于北墻中部。前進單檐硬山頂樓房,后檐置陽臺,面闊七開間,穿斗與抬梁式混合結構,進深三柱七檁;次間兩側施“八”字墻,石質墻基,水磨墻磚,上飾八仙磚雕,另有木質牛腿,地面有青色釉面磚刻紋,富有層次;后陽臺外沿精雕線條收邊,車木欄桿,牛腿承檐檁柱礎,山墻墀頭彩繪。廂房,單檐硬山頂樓房,面闊三間,穿斗式,三柱五檁,二樓地板線條收邊。后殿單檐硬山頂高平房,面闊七間,明、次間梁架五柱十一檁,五架抬梁前后雙步,梁枋間有蝙蝠紋云板;梢間、盡間穿斗式結構;前檐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