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縣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土地面積居云南省縣級第二位,山區(qū)、半山區(qū)占98.8%。精制茶“茶王神毫”和“涌泉”在中國第二屆科技精品博覽會上分別獲金獎和銀獎。礦產(chǎn)資源豐富,尤以鉛、鐵、煤為多。是云南省蔗糖生產(chǎn)基地縣之一。裝機585萬千瓦的糯扎渡電站正在瀾滄縣與翠云區(qū)的交界處開工興建。
概況
位置面積瀾滄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東臨瀾滄江而得名。地處東經(jīng)99°29′~100°35′、北緯22°01′~23°16′之間。全縣總面積8807平方公里,為云南省縣(市、區(qū))級面積第二大縣?h境與景谷、翠云、勐海、孟連、西盟、滄源、雙江7縣(區(qū))相鄰,西部和西南部有兩段與緬甸國接壤,國境線長80.563公里。縣城設(shè)于勐朗壩,海拔1054米,距省會昆明588公里,距思茅市政府駐地173公里。
歷史沿革瀾滄縣西漢時屬益州郡,東漢至兩晉屬永昌郡,元朝屬木連路軍民府(治所孟連),明永樂四年(1406年)屬孟連長官司(宣撫司)轄地,上隸永昌府、順寧府。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正式置鎮(zhèn)邊直隸廳,隸云南省迤南道。民國2年(1913年)改為鎮(zhèn)邊縣,1915年更改重復(fù)縣名,以東臨瀾滄江而更名為瀾滄縣。1949年2月瀾滄解放,4月建立瀾滄區(qū)行政專員公署,下轄瀾滄、東朗、上允、孟連、溯濤5縣;12月撤銷專員公署,恢復(fù)原瀾滄縣。1953年4月7日成立瀾滄拉祜族自治區(qū)(縣級),1955年改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
行政區(qū)劃2003年,全縣轄勐朗、上允2個鎮(zhèn)和東朗、東回、拉巴、謙六、新城、東河、大山、南嶺、糯扎渡、謙邁、酒井、惠民、竹塘、富邦、安康、文東、富東、雪林、木戛、發(fā)展河、糯福21個鄉(xiāng)(其中民族鄉(xiāng)8個),下設(shè)155個村民委員會、4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2003年末,全縣總?cè)丝?7.06萬人,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43.39萬人,非農(nóng)業(yè)人口3.67萬人?h內(nèi)居住著拉祜、漢、佤、哈尼等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36.29萬人,占總?cè)丝诘?7.12%,其中主體民族拉祜族19.93萬人,占總?cè)丝诘?2.24%。
地理氣候瀾滄縣地處橫斷山脈怒山山系南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五山六水”縱橫交錯,主要山脈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發(fā)谷5條,山峰綿延縱橫,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鄉(xiāng)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糯扎渡鄉(xiāng)勐礦)。山區(qū)、半山區(qū)占98.8%。有大小河流130余條,較大的有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均屬瀾滄江水系。河谷壩子有上允壩、勐朗壩、勐濱壩、下允壩、回竜壩、細允壩等,其中上允壩面積達6.36萬畝。氣候?qū)賮啛釒降丶撅L(fēng)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無嚴(yán)寒,夏無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復(fù)雜,海拔高差懸殊,立體氣候明顯。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瀾滄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區(qū)為北熱帶,700~1400米之間的大部分壩子河谷低丘地帶為南亞熱帶,這兩個氣候帶的面積約占全縣總面積的44%,氣溫高,熱量足,適宜甘蔗、茶葉、橡膠、咖啡、南藥、水果等經(jīng)濟作物生長?h城勐朗鎮(zhèn)年均氣溫20.1℃,年降雨量1551.8毫米,日照2412.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