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紅溝鎮(zhèn) | 隸屬:天祝藏族自治縣 |
區(qū)劃代碼:620623111 | 代碼前6位:620623 |
行政區(qū)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甘H |
長途區(qū)號:0935 | 郵政編碼:733000 |
轄區(qū)面積:約250.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332人 |
人口密度:約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紅溝寺村 | ~200 | 村莊 | “紅溝寺”因建在大紅溝鎮(zhèn)境內的紅溝而得名�!�[詳細] |
馬路村 | ~201 | 村莊 | “馬路”因地處交通要道,村莊中有馬路穿過故名�!�[詳細] |
大紅溝村 | ~202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大紅溝”原為大橫溝,當地人把橫讀為紅,后沿用為大紅溝�!�[詳細] |
東圈灣村 | ~203 | 村莊 | “東圈灣”原名冬圈灣,牧民冬季放牧時居住,并不定居,后來發(fā)展為定居住所,便改名東圈灣�!�[詳細] |
灰條溝村 | ~204 | 村莊 | “灰條溝”因溝中多生長灰條草而得名。解放前屬永登縣天祝鄉(xiāng)第五保,1953年屬延禧鄉(xiāng),1970年歸屬大紅溝公社,1983年撤銷公社,歸屬延禧鄉(xiāng)管轄,19…[詳細] |
東懷村 | ~205 | 村莊 | “東懷”1935年—1940年村東邊有一顆槐樹,故名�!�[詳細] |
西頂村 | ~206 | 村莊 | 西頂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下西頂村 | ~207 | 村莊 | 因地處大紅溝鎮(zhèn)政府西部山頂的下端而得名�!�[詳細] |
大溝村 | ~208 | 村莊 | 大溝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大紅溝鎮(zhèn)因境內有大紅溝而得名。
基本介紹:
一、簡介
(一)自然地理
大紅溝鎮(zhèn)坐落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干旱山區(qū),地處天祝藏族自治縣西北部,東靠武威,西接青海,距縣城120公里,距武威70公里,年降水280mm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4.7℃,屬干旱氣候。我鄉(xiāng)地域偏僻,地形復雜,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土地貧瘠。
(二)人口與資源
全鄉(xiāng)共有9個行政村,52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藏、土、回、蒙等民族,居民2612戶、11565人,其中少數民族3468人,主要從事農業(yè)生產。
土地總面積25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150畝(90%的耕地坡度在25°以上),草原面積22..7萬畝
榮譽排行:
2019年1月,甘肅省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大紅溝鎮(zhèn)為2018年度甘肅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街道)。
歷史沿革:
元代時期,大紅溝鎮(zhèn)境域為西涼府所轄。
明正統(tǒng)三年(1438年),為古浪守御千戶所轄。
清代時期,由涼州衛(wèi)管轄。
1950年5月,為天祝自治區(qū)第五鄉(xiāng)。
1953年10月,為哈溪區(qū)延禧鄉(xiāng)、百靈鄉(xiāng)。
1962年7月,改設為延禧、夾臺、百靈公社。
1968年10月,又改為五星公社、紅星牧場。
1970年2月,合并為大紅溝公社。
1983年5月,分為延禧、西頂、下西頂鄉(xiāng),屬哈溪區(qū)。
1985年10月,撤區(qū)并鄉(xiāng),為大紅溝鄉(xiāng)。
2
區(qū)劃: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大紅溝鎮(zhèn) |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