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村鎮(zhèn) | 隸屬:東源縣 |
區(qū)劃代碼:441625112 | 代碼前6位:441625 |
行政區(qū)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qū):華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粵P |
長途區(qū)號:0762 | 郵政編碼:517000 |
轄區(qū)面積:約22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2.35萬人 |
人口密度:10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個社區(qū)、16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黃村社區(qū) | ~0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駐地黃村自然村而得名。1987年設(shè)立黃村街道管理委員會,1999年改為黃村居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正昌村 | ~201 | 村莊 | 因該地人們比較正派,希望此地越來越昌盛而得名![詳細] |
萬和村 | ~202 | 村莊 | 因“萬和”代表“家和萬事興”之意,村民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和睦相處,故名。…[詳細] |
鐵崗村 | ~203 | 村莊 | 因此村在鐵省坪附近而得名。1958年稱鐵崗大隊,1983年稱鐵崗鄉(xiāng),1987年稱鐵崗管理區(qū),1999年經(jīng)東源縣政府批準設(shè)立鐵崗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祝崗村 | ~204 | 村莊 | 因該村山崗有大量竹子,“竹”“!蓖舳妹。…[詳細] |
下七村 | ~205 | 村莊 | 因該村山上長有漆樹,村民稱漆樹壩,1960年分上下漆村,該村為下漆村,村委會位于下漆村![詳細] |
上七村 | ~206 | 村莊 | 因該村山上長有漆樹,村民稱漆樹壩,1960年分上下漆村,該村為上漆村,村委會位于上漆村。…[詳細] |
鄔洞村 | ~207 | 村莊 | 因該村建村時第一戶人家姓鄔,故名。1953年屬第九區(qū)祝崗鄉(xiāng),1958年稱鄔洞大隊,1983年稱鄔洞鄉(xiāng),1987年稱鄔洞管理區(qū),1999年經(jīng)東源縣政府批…[詳細] |
永新村 | ~208 | 村莊 | 因該村村民希望有一個永恒的新面貌,故名![詳細] |
板倉村 | ~209 | 村莊 | 因該地的村民以前很貧窮,人們希望將財富和昌盛搬進來,后因“搬昌”諧音“板倉”,故名![詳細] |
紅十月村 | ~210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原名狐貍崗,為紀念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紅象征革命勝利而更名紅十月,故名![詳細] |
黃村村 | ~211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傳說清乾隆末年,黃姓在此建店設(shè)墟取名黃村。…[詳細] |
三洞村 | ~212 | 村莊 | 因該山比較偏僻,“三”“山”同音,方言山為偏僻之意而得名![詳細] |
黃村坳村 | ~213 | 村莊 | 因該村為黃村鎮(zhèn)地勢較低坳的一個村而得名![詳細] |
梅龍村 | ~214 | 村莊 | 因該村種植了許多梅花樹,且有龍頭之意,故名![詳細] |
寧山村 | ~215 | 村莊 | 因該村村民希望幸福寧定,又因四面環(huán)山,故取名為寧山,故名![詳細] |
歐屋村 | ~216 | 村莊 | 因該村村民為歐陽氏,以姓氏起名,故名。1958年稱歐屋大隊,1983年稱歐屋鄉(xiāng),1987年稱歐屋管理區(qū),1999年經(jīng)東源縣政府批準設(shè)立歐屋村委會,沿用…[詳細] |
地名由來:
黃村鎮(zhèn)因華夏民族崇尚“黃”色和“紅”色,黃色代表尊貴,境內(nèi)風(fēng)光秀麗,人才輩出,前人將“藍溪約”改稱“黃村”。
榮譽排行:
2021年6月,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jié)果,黃村鎮(zhèn)人口數(shù)量為2.35萬人,位列東源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4位。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建制于清乾隆末年,傳說當(dāng)時黃姓在此建店設(shè)墟,故曰黃村墟。清屬藍能都藍溪約。民國時期設(shè)藍溪鄉(xiāng)。新中國成立后改稱黃村,F(xiàn)為黃村鎮(zhèn)。
【地理環(huán)境】位于東源縣東北部,東經(jīng)115°25,北緯23°51。距市區(qū)116公里,是東源縣東北部最邊遠鎮(zhèn),東接五華縣長布,南與紫金縣中壩相鄰,西頻本縣葉潭,北界龍川縣紫市?偯娣e220平方公里。山地較多。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全鎮(zhèn)山地面積313649畝,占總面積95.3%。主要河道5條,黃村河流入東江。
【人 口】1999年普查總?cè)丝?7942人,其中畬族22人。農(nóng)業(yè)人口35977人,占總?cè)丝?4.8%。黃村鎮(zhèn)是僑鄉(xiāng),有海外華僑、港澳臺胞4
文化旅游:
中共東江后方特別委員會(簡稱后東特委)、《星火報》舊址位于東源縣黃村鎮(zhèn)永新文秀塘。1941年2月,經(jīng)省委批準,在龍川縣水貝成立了中共東江后方特別委員會,特委書記梁威林,組織部長張直心,宣傳部
黃村地區(qū)(含黃村、葉潭、康禾三鎮(zhèn))革命歷史、革命烈士紀念館(下簡稱紀念館)位于黃村革命烈士陵園下側(cè)。紀念館于2009年籌建,2010年建成,紀念館由原東江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省政協(xié)副主席、省委
馬肩坳戰(zhàn)斗遺址位于東源縣黃村鎮(zhèn)。1945年12月,東進部隊進入黃村后,攻打了寨彎樓,打退了進犯黃村的敵軍。敵軍不甘心失敗,于1946年1月10日由63軍教導(dǎo)團副團長張兆偉率500多人兵分三路
《燎原報》舊址位于東源縣黃村鎮(zhèn)梅隴村。1946年11月,東縱北撤山東后,留下堅持斗爭的后東特委特派員鐘俊賢,提出創(chuàng)辦一份報刊,他借鑒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認為我們前有《星火報》,現(xiàn)
河源縣工委舊址位于東源縣黃村鎮(zhèn)梅龍村坳頭小組李作新屋。1939年8月,中共河源縣工作委員會(簡稱“縣工委”)在河源縣城成立,這是河源縣第一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黨組織。時仼縣工委書記李光中,組織
村鎮(zhèn)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東源縣黃村鎮(zhèn)所在地的東面富麗崗山頂上。該園建于1957年,陵園中間,屹立一座高約12米的紀念碑。碑正面寫有“死難烈士萬歲”6個大字,頂上有一火炬,下面刻有碑文及102名烈
歷史沿革: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屬藍能都藍溪約。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第二區(qū)藍溪鄉(xiāng)。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屬河源縣人民政府第二區(qū)黃村鄉(xiāng)。
1951年,屬第九區(qū)(黃村)。
1958年9月,成立黃村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改設(shè)黃村區(qū)。
1987年,設(shè)黃村鎮(zhèn)。
1988年,隸屬河源市郊區(qū)。
1993年11月,隸屬東源縣。
張惠民(1921~1996),又名張古,河源縣黃村紅十月村人。1939年,參加抗日先鋒隊和抗日武裝自衛(wèi)隊。是年冬,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0年3月,張惠民在五華縣皇華中學(xué)以學(xué)!肮び选睘楣_職業(yè)負責(zé)地下
李作新(1917~1976),又名李振華,河源縣黃村梅龍村人,1938年10月參加革命,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參加革命后,李作新在河源縣黃村鄉(xiāng)用鋼板繕寫抗日宣傳資料,后來負責(zé)抗日先鋒隊的宣傳工
李梅春(1885.10~1968.11),又名炳曦,字紹唐,生于河源縣藍溪鄉(xiāng)(今黃村鎮(zhèn)),后定居歸淳鄉(xiāng)(今藍口鎮(zhèn)秀水村)。李梅春出身書香門第,少時,在叔父(前清秀才)的指點下,遍讀前輩留下的書籍,后拜
黃中強(1922~1987),河源縣黃村文秀塘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先后任河源縣藍溪區(qū)委書記、縣委宣傳部長、縣委書記、和東縣特派員,中共后東特委宣傳部長兼《星火報》社長,華東軍政大學(xué)干部大隊后
程兆諄(1928.5~2004.10),河源縣黃村漆樹村人。1947年1月參加游擊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東江人民抗征隊白虎隊小鬼班長、抗征隊總部警衛(wèi)員。1948年,在龍河大隊洛陽隊任政治服務(wù)員、
程志新(1926.10~1998.6),河源縣黃村下漆樹村人。1944年參加革命,194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參加?xùn)|縱飛虎隊、白虎隊,歷任交通員、重機班長、看守所長,南溪鄉(xiāng)黨中心支部書記、政治指導(dǎo)
鐘芳峻(1890~1938),又名鐘秀峰,河源縣藍溪鄉(xiāng)(今黃村鎮(zhèn))人。任國民軍12集團軍153師479旅少將旅長。1938年10月,鐘芳峻率部在惠陽博羅狙擊入侵日軍交戰(zhàn)中犧牲(原載《河源縣志》第113
區(qū)劃: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黃村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