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寨豁鄉(xiāng) | 隸屬:博愛縣 |
區(qū)劃代碼:410822200 | 代碼前6位:410822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H |
長途區(qū)號:0391 | 郵政編碼:454100 |
轄區(qū)面積:約148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5600人 |
人口密度:約3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4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寨豁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明代,山上有古寨,寨下豁口處開有店鋪,取名寨豁店,后稱寨豁![詳細(xì)] |
焦谷堆村 | ~201 | 村莊 | 傳明初,焦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于山谷堆(山嶺)上,故名![詳細(xì)] |
南坡村 | ~202 | 村莊 | 因位于北田院南山坡,故名。1958年設(shè)南坡生產(chǎn)大隊,屬柏山公社。1961年屬寨豁公社。1984年設(shè)南坡村民委員會,簡稱南坡村委會,屬寨豁鄉(xiāng)![詳細(xì)] |
東小底村 | ~203 | 村莊 | 傳明初,由山西遷民在此定居,因村在小山寨之下,故名叫小寨底,后在大路兩旁建房,因居大路東,簡稱東小底![詳細(xì)] |
橋溝村 | ~204 | 村莊 | 傳清初移民遷入此地,在石拱橋畔居住成村,故名橋溝。后在石拱橋周圍逐漸形成了三個村莊,分別為上橋溝,下橋溝、西橋溝![詳細(xì)] |
玄壇廟村 | ~205 | 村莊 | 清時,此處有一座玄坦廟,后有人在此定居成村,故名![詳細(xì)] |
南田院村 | ~206 | 村莊 | 隋時,有人在此處溝的南北挖窯洞住人,分前后窯洞。前窯洞人在洞南造田,成村后取名南田院![詳細(xì)] |
探花莊村 | ~207 | 村莊 | 傳明代,村中有人考取了探花,更名探花莊![詳細(xì)] |
東仲水村 | ~208 | 村莊 | 傳明時,趙姓遷此居住成村,叫趙家莊。后于西三里的南店村均因水源充沛,分別改名為東仲水、西仲水![詳細(xì)] |
大底村 | ~209 | 村莊 | 傳唐時,林、賈兩姓幾戶在此定居,成村得名林賈莊。北宋時在莊北山上修一大山寨,改稱大寨底,簡稱大底![詳細(xì)] |
茶棚村 | ~210 | 村莊 | 該處是通往山西的大路,清時,寨豁李姓在此搭一茶水棚,后有人定居成村,故名![詳細(xì)] |
饅頭山村 | ~211 | 村莊 | 傳清初形成的村莊。因村前有座石頭小山,形似饅頭,故名![詳細(xì)] |
司窯村 | ~212 | 村莊 | 明初,司姓從山西黃綠坡遷此,在柏山司溝挖煤窯,定居成村后故名司家窯,因分村,形成南、北司窯![詳細(xì)] |
青天河村 | ~213 | 村莊 | 青天河村,位于太行山南部淺山區(qū),在國家級太行獼猴自然保護(hù)區(qū)內(nèi),森林936公頃。境內(nèi)有相傳植于東漢年間的古槐,以及國家珍稀瀕危保護(hù)植物--太行菊,200…[詳細(xì)] |
張毛光村 | ~214 | 村莊 | 明時,因紅土胡同張毛考中舉人,和西溝凹兩村同時改名為東、西張毛光。…[詳細(xì)] |
方山村 | ~215 | 村莊 | 據(jù)碑文記載,因四方名山環(huán)抱,即東有鳳凰蓮鵲,西有土蛇盤曲,南有栲栳獨師,北有金龜探水,村居中間,故名方山!蹲x史方輿紀(jì)要》云:方山,周圍方正,可容數(shù)百…[詳細(xì)] |
謝莊村 | ~216 | 村莊 | 清初,謝姓來此定居成村,故名。1962年設(shè)謝莊生產(chǎn)大隊,屬寨豁公社。1984年設(shè)謝莊村民委員會,簡稱謝莊村委會,屬寨豁鄉(xiāng)![詳細(xì)] |
黃塘村 | ~217 | 村莊 | 東邊有一水塘,水很深,呈黃色,狀如黃湯,名黃湯村。清道光五年《河內(nèi)縣志》載為黃湯,后改為黃塘![詳細(xì)] |
張三街村 | ~218 | 村莊 | 宋時,姓張的三家在此居住,形似三角,故名張三角,后諧音演化為張三街![詳細(xì)] |
下嶺后村 | ~219 | 村莊 | 傳清時,西怕溝村有人在此開店,后定居成村,因在上嶺后之下,故名![詳細(xì)] |
漢高城村 | ~220 | 村莊 | 傳楚漢戰(zhàn)爭時,漢高祖曾在此地安營扎寨,人們?yōu)榧o(jì)念他,修建一座高祖廟,后改村名為漢高城![詳細(xì)] |
上嶺后村 | ~221 | 村莊 | 清初,有人遷此定居,因位于山嶺后邊,處于張背、寺灣、劉嶺等村之上,故名上嶺后。…[詳細(xì)] |
白坡村 | ~222 | 村莊 | 傳座落在白煉土的山坡上,取名白煉坡,后稱白連坡,簡稱白坡![詳細(xì)] |
江嶺村 | ~223 | 村莊 | 傳明時,姜姓在此居住成村,立村名姜嶺,諧音叫江嶺。后村民分開居住,居南的叫南江嶺![詳細(xì)] |
地名由來:
明代,山上有古寨,寨下豁口處開有店鋪,取名寨豁店,后稱寨豁。
基本介紹:
寨豁鄉(xiāng)位于博愛縣北部的太行山南麓,著名的國家5A級風(fēng)景區(qū)青天河位于該鄉(xiāng)境內(nèi)。全鄉(xiāng)總面積148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人口1.3萬。該鄉(xiāng)北與山西省接壤,S237大練線是晉煤外運的主要通道;南距豫北最大的編組站——月山火車站僅3.5公里;東接焦作市工業(yè)集聚區(qū);西鄰丹河峽谷,與沁陽市隔河相望。
寨豁鄉(xiāng)地域廣闊,文化底蘊濃厚,礦產(chǎn)資源豐富。近年來,該鄉(xiāng)在“一體三化”戰(zhàn)略思想指導(dǎo)下,狠抓招商引資,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注重農(nóng)業(yè)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目前,進(jìn)駐工業(yè)園區(qū)的億元項目已達(dá)10個;已發(fā)展形成了小底櫻桃、玄壇廟冬桃、寨豁晚秋黃梨、漢高城薄皮核桃、東仲水蘋果等5個林果種植園區(qū)。
寨豁鄉(xiāng)轄24個行政村,包括
榮譽排行:
2022年8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認(rèn)定寨豁鄉(xiāng)為2022年河南省特色生態(tài)旅游示范鎮(zhèn)。
文化旅游:
中共博愛縣工委舊址位于博愛縣寨豁鄉(xiāng)黃塘村。年代為1939—1940年。中共博愛縣工委舊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hù)單位。1938年2月20日,博愛淪陷。為了拯救民族危亡,1938年4月間,中國共
橋溝天爺廟位于博愛縣寨豁鄉(xiāng),年代為清、民國。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清、民國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歷史沿革:
1927年屬萬北鄉(xiāng)二圖。
1930年為第七區(qū)。
1945年屬第五區(qū)。
1949年屬第五區(qū)、第七區(qū)。
1956年屬山區(qū)鄉(xiāng)。
1958年屬柏山公社。
1960年博愛縣撤銷并入焦作市,屬博愛公社。
1961年設(shè)寨豁公社。
1984年改寨豁鄉(xiāng)。
區(qū)劃: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寨豁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