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上官鎮(zhèn) | 隸屬:滑縣 |
區(qū)劃代碼:410526104 | 代碼前6位:410526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豫E |
長途區(qū)號:0372 | 郵政編碼:455000 |
轄區(qū)面積:約96.8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6.3萬人 |
人口密度:約65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52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孟王莊村 | ~200 | 村莊 | 取2個村原村名中的各一個字,故名孟王莊。…[詳細] |
上官村 | ~2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據(jù)《民國重修滑縣志》記載:“昔人多鑄鐵為牛,投入諸水中,謂可鎮(zhèn)水患。此處上官村為鐵牛渡。北門內(nèi)有泰山廟,為鐵牛寺故址,廟碑云‘寺因鐵牛渡得名’”。相渡…[詳細] |
韓新莊村 | ~203 | 村莊 | 在明代,韓然蘭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從事捏花、塑泥像為生,起村名稱“捏花寨”,在清朝改為“韓新莊”至今![詳細] |
丁莊村 | ~204 | 村莊 | 在明代,姓丁的由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命村名為丁莊至今。…[詳細] |
東山峰村 | ~205 | 村莊 | 原名前閣村。1946年陶山峰為革命壯烈犧牲。為紀念烈土,將其村及附近三個自然村同時命名為山峰村![詳細] |
中山峰村 | ~206 | 村莊 | 原名前閣村。1946年陶山峰為革命壯烈犧牲。為紀念烈土,將其村及附近三個自然村同時命名為山峰村。…[詳細] |
前山峰村 | ~207 | 村莊 | 原名前閣村。1946年陶山峰為革命壯烈犧牲。為紀念烈土,將其村及附近三個自然村同時命名為山峰村。…[詳細] |
袁莊村 | ~209 | 村莊 | 據(jù)同治六年《縣志》記載:“袁莊”屬張固里,相傳在明朝初年,袁化庯一家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居于此,取村名“袁莊”至今![詳細] |
胡莊村 | ~210 | 村莊 | 據(jù)碑文記載,在明代,胡潮一家自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取名為胡莊。因與城關(guān)一村重名,1981年更名為“胡家莊”![詳細] |
干柳樹后街村 | ~211 | 村莊 | 原名為""金花寨""。在清代,因其官路沿上一顆大柳樹干枯而死,來往行人皆指此為路標,取""干柳樹""以得村名。因村莊逐步壯大,又分為四個行政村,分別為…[詳細] |
干柳樹東街村 | ~212 | 村莊 | 原名為""金花寨""。在清代,因其官路沿上一顆大柳樹干枯而死,來往行人皆指此為路標,取""干柳樹""以得村名。因村莊逐步壯大,又分為四個行政村,分別為…[詳細] |
干柳樹西街村 | ~213 | 村莊 | 原名為""金花寨""。在清代,因其官路沿上一顆大柳樹干枯而死,來往行人皆指此為路標,取""干柳樹""以得村名。因村莊逐步壯大,又分為四個行政村,分別為…[詳細] |
干柳樹前街村 | ~214 | 村莊 | 原名為""金花寨""。在清代,因其官路沿上一顆大柳樹干枯而死,來往行人皆指此為路標,取""干柳樹""以得村名。因村莊逐步壯大,又分為四個行政村,分別為…[詳細] |
西太和村 | ~216 | 村莊 | 在明代時,此處系黃河故道,因遺留小河身舊跡,故取名“小河村”,因居太和村西,改為“西太和”。1988年地名標準化改為太和村西街![詳細] |
吳村村 | ~217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民于此,因西有一小吳村,東移與其合并,取村名吳村。…[詳細] |
太和村東街村 | ~218 | 村莊 | 太和村東街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西合村 | ~219 | 村莊 | 明代,此處是黃河故道,因遺留小河身舊跡,故取名小河村。因居太和村西,改為西和村![詳細] |
趙莊村 | ~221 | 村莊 | 據(jù)同治六年《縣志》記載,趙莊屬吳村里,相建村于元代,以姓氏取名,故名“趙莊”,因與瓦崗寨、桑村等五個鄉(xiāng)有同名村,于1981年經(jīng)縣115號文件批準,更名…[詳細] |
逯堤村 | ~222 | 村莊 | 據(jù)《逯氏家譜》記載,明朝時期,姓逯的遷居于古黃河大堤上,更名叫逯家堤,后簡稱村名為逯堤![詳細] |
永興營村 | ~223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為取駐軍吉祥永遠興盛之意取名永興營,后因常有駐軍擾民,明代萬歷年間更名破營,從此再無軍隊駐扎,民得安生。1952年復(fù)名永興營。…[詳細] |
劉莊村 | ~224 | 村莊 | 在明代,劉氏人家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取村名為劉莊,因與八里營等五個公社有重名村,1981年經(jīng)縣115號文批準建隊,更名為南劉莊。二普時征求群眾意見,…[詳細] |
牛屯村 | ~225 | 村莊 | 據(jù)《牛氏家譜》記載:在清初姓牛的遷居于此,取村名為牛家屯。1988年文地名標準化改為牛屯。…[詳細] |
關(guān)帝廟村 | ~226 | 村莊 | 宋代,原名“金堤口”,明代洪武年間姓馮的從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改名馮堤口。后因劉保玉(外鄉(xiāng)人)隨母逃荒落居于本村關(guān)公廟改名叫劉保玉寨。明代萬歷年間,重…[詳細] |
蘭二村 | ~227 | 村莊 | 明代,朱元璋之子征戰(zhàn),路經(jīng)此地,此處有秦、蘭兩姓樹旗響應(yīng),并以蘭旗為號令,英勇抗戰(zhàn),蘭姓戰(zhàn)死,為作紀念,取名“蘭旗屯”。…[詳細] |
蘭一村 | ~228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朱元璋之子征戰(zhàn),路經(jīng)此地,此處有秦、蘭兩姓樹旗響應(yīng),并以蘭旗為號令,英勇參戰(zhàn),蘭姓戰(zhàn)死,為作紀念,取名“蘭旗屯”![詳細] |
蘭三村 | ~229 | 村莊 | 元時被韃兵襲殺后,僅有蘭、秦二姓人。朱洪武征戰(zhàn),路經(jīng)此地,姓蘭的樹旗響應(yīng),并以蘭旗為號令,英勇抗戰(zhàn),為作紀念,取名“蘭旗屯”。…[詳細] |
郭固營村 | ~230 | 村莊 | 宋代時在此地駐扎過軍隊,有一營三寨之稱,即郭固營、丁寨、謝寨、魏寨,故命名為郭固營。…[詳細] |
大槐樹村 | ~235 | 村莊 | 據(jù)村東碑注明此地有一顆大槐樹高1.2丈,粗3丈,而得村名![詳細] |
謝寨村 | ~237 | 村莊 | 傳在宋代。在此有一營三寨。在明洪武年間,謝氏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取村名為謝寨。…[詳細] |
北魏寨村 | ~238 | 村莊 | 明代時期,魏閣老的一名魏氏官員遷居與此,取名為魏寨,1981年更名為北魏寨![詳細] |
丁寨村 | ~240 | 村莊 | 明代初年丁氏人家自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取名丁寨。據(jù)同治六年縣志記載,丁寨屬郭固里。…[詳細] |
武安寨村 | ~241 | 村莊 | 據(jù)本村大王廟碑文記載:周朝時就有此村。村名是按“武”字,“止”與“戈”二字,表示太平,下邊加“平安”的“安”和代表村字的“寨"",得村名“武安寨”。"…[詳細] |
魯邑寨西街村 | ~242 | 村莊 | 據(jù)廟碑文記載:遠在東周列國時期,魯侯適衛(wèi)路經(jīng)此安營扎寨,由此得名“魯邑寨”。…[詳細] |
魯邑寨中街村 | ~243 | 村莊 | 據(jù)廟碑文記載:遠在東周列國時期,魯侯適衛(wèi)路經(jīng)于此安營扎寨,由此得名“魯邑寨”。…[詳細] |
魯邑寨東街村 | ~244 | 村莊 | 春秋時代魯侯適衛(wèi),在此安營扎寨,故名魯邑寨。…[詳細] |
閆柳里村 | ~245 | 村莊 | 據(jù)同治六年《縣志》記載,閻柳里屬東陽里,相明朝洪武年間,閻氏人家從山西洪洞縣遷民于此,原系黃河故道南岸“柳楊口”,由于柳樹生長茂盛,其村埋沒于柳里,故…[詳細] |
姬柳里村 | ~246 | 村莊 | 遠在漢代,原名叫“白馬津”,為黃河南岸渡口之一。金代黃河南移,此處土質(zhì)肥沃,生長柳樹茂盛,其村埋沒于柳林里,又因多數(shù)姓姬,而得名姬柳里![詳細] |
殷柳里村 | ~247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民于此,因地處黃河故道,此處土質(zhì)肥沃,生長柳樹茂盛。其村埋沒于柳林里,又因多數(shù)姓殷,而得名殷柳里![詳細] |
陸合村 | ~248 | 村莊 | 在明代,一隕星落于此地,四方人們都到此燒香祈禱,由六個村合資建了個廟,并起了廟會,逐漸有看廟的、做買賣的遷居于此,得名“陸合”![詳細] |
李陽城村 | ~249 | 村莊 | 在明洪武年間,司、李兩姓人家由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取名“司莊”,后來姓司的絕后,因坐落在古“平陽城”附近,改名為“李陽城”![詳細] |
崔陽城村 | ~250 | 村莊 | 元代中期,姓崔的和姓武的遷居于此,以古跡“陽城”為紀念,分別取村名“崔陽城”和“武陽城”,1958年兩村合并為“崔陽城”至今![詳細] |
徐陽城村 | ~251 | 村莊 | 據(jù)《徐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徐中良一家由山西洪洞縣遷居古“平陽城”附近,就以古城“陽城”為紀念,取村名“徐陽城”至今![詳細] |
郭新莊村 | ~252 | 村莊 | 在明洪武年間,閆、郭二姓人家遷居于此,因多數(shù)姓閆,取名閆新莊。到清初郭姓增戶為眾,故名郭新莊![詳細] |
郝一村 | ~253 | 村莊 | 明代,楊氏三人家落戶于此,因成集,故名“三楊集”。在清代初年,集市遷往六合,由原村落郝氏領(lǐng)工筑寨,改名“郝三寨”![詳細] |
郝二村 | ~254 | 村莊 | 明代,楊氏三人家落戶于此,因成集,故名“三楊集”。在清朝初年,集市遷往六合,由郝氏領(lǐng)工筑寨,改名“郝三寨”![詳細] |
郝三村 | ~255 | 村莊 | 明代初期,楊氏三人家落戶于此,因成集,故名“三楊集”。在清朝初年,集市遷往六合,由郝氏領(lǐng)工筑寨,改名“郝三寨”。…[詳細] |
趙關(guān)莊村 | ~256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元朝末期,因村多姓趙,叫“趙福寨”,“福”是吉利的征兆故得名。村南有一小村,十幾戶,善種瓜,人稱之“瓜莊”,演變?yōu)椤瓣P(guān)莊”。1944年,經(jīng)區(qū)干部閆俊峰…[詳細] |
焦二寨村 | ~257 | 村莊 | 明代遷居于此,因地勢高亢,夏季土焦苗死,人們在村北修一座火神廟,敬神圖變,取名“焦兒寨!币虼鍠|南有郝三寨,故名為“焦二寨”![詳細] |
王堤村 | ~258 | 村莊 | 2個村姓王的戶較多,又居住宅堤上堤下,故名王堤![詳細] |
西郭固村 | ~259 | 村莊 | 清代同治年間,其村原名“萬戶寨,”因四周多為果園,故改“果固,”后又成集,有一牲口交易員姓郭,因他辦事公平,很受群眾擁護,得名“郭固”…[詳細] |
東郭固村 | ~260 | 村莊 | 清代同治年間,其村原名“萬戶寨,”因四周多為果園,故改“果固,”后又成集,有一牲口交易員姓郭,因他辦事公平,很受群眾擁護,得名“郭固”…[詳細] |
陶華村 | ~261 | 村莊 | 取2個村原村名中的各兩個字,故名陶華。1958年建隊,分別成立華家、陶家大隊,屬上官村公社。1983年撤社建鄉(xiāng),成立華家、陶家村民委員會,屬上官村鄉(xiāng)![詳細] |
地名由來:
宋仁宗(趙禎)十四年連降暴雨,黃河泛濫,河防危急萬分,在這種情況下,鎮(zhèn)河將軍上官輝率民眾日夜抗洪,不幸以身殉職。朝廷為追念其功德在此修建了一座上官祠堂,后人又將此地改名為上官鎮(zhèn)。
基本介紹:
滑縣轄鎮(zhèn)。1958年設(shè)上官村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1987年改上官鎮(zhèn)。位于縣境中部,面積96.8平方公里,人口6.3萬。106國道和湯上公路穿境。轄上官、袁莊、胡家莊、韓新莊、干柳樹東街、干柳樹后街、干柳樹前街、干柳樹西街、丁莊、蘭旗屯東街、蘭旗屯中街、蘭旗屯西街、陶家、牛屯、關(guān)帝廟、北趙莊、南劉莊、逯堤、車家、郭固南北街、后劉、北魏寨、丁寨、大槐樹、郭固營、孟家莊、民王莊、謝寨、郝三寨東街、郝三寨中街、郝三寨西街、崔陽城、前山峰、魯邑寨中街、魯邑寨西街、徐陽城、李陽城、陸合、太和村西街、太和村東街、西和、永興營、吳村、華家、東山峰57個村委會。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有海棉、塑料、農(nóng)機等廠。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玉
榮譽排行:
2015年4月,2015年河南省省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名單公布,上官鎮(zhèn)榜上有名。
歷史沿革:
1909年,屬東南一區(qū)。
1930年,屬一區(qū)。
1942年,歸衛(wèi)南縣四區(qū)。
1949年,滑衛(wèi)兩縣合并后,復(fù)歸滑縣,屬八區(qū)。
1958年,成立上官村人民公社。
1983年,改公社為鄉(xiāng)。
1987年,撤鄉(xiāng)設(shè)鎮(zhèn)。
區(qū)劃: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上官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