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胡橋鄉(xiāng) | 隸屬:夏邑縣 |
區(qū)劃代碼:411426201 | 代碼前6位:411426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N |
長途區(qū)號:0370 | 郵政編碼:476000 |
轄區(qū)面積:約67.8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4.2萬人 |
人口密度:約61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33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橋南村 | ~201 | 村莊 | 明弘治五年(1492),胡氏先祖伯仲捐資修橋于古白河上,始稱胡橋莊,亦稱胡家橋。后此地逢集會,又稱胡家橋集,后稱胡橋集。清末防亂筑寨,稱胡橋寨。后寨廢…[詳細] |
陳王樓村 | ~202 | 村莊 | 明永樂十年(1413),陳氏先祖寬自胡橋分居于此,并在此建樓居住,故名陳樓。后王氏先祖自山西洪洞縣遷于夏邑東南王營,后遷于東半里許,在此蓋樓,得名王樓…[詳細] |
孫王樓村 | ~203 | 村莊 | 清順治七年(1650),王氏先祖遷于夏邑城南二十里雞鳴張莊東南角劉莊居住。兩年后挖地種菜得銀八缸,遂建七十二間轉(zhuǎn)向樓,故名王樓。1981年改為孫王樓![詳細] |
橋北村 | ~204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明弘治五年(1492),胡氏先祖伯仲捐資修橋于古白河上,始稱胡橋莊。后此地逢集會,稱胡橋集。清末防亂筑寨,稱胡橋寨。后寨廢,改名為胡橋。后來人口繁衍,…[詳細] |
胡營村 | ~205 | 村莊 | 明代,胡氏先祖遷此居住,因人口眾多,取名為胡營。…[詳細] |
邱莊村 | ~206 | 村莊 | 明代,邱氏先祖遷此居住,因其姓氏取名為邱莊![詳細] |
二里村 | ~207 | 村莊 | 清代,張氏先祖自張橋遷于響河北二里廟之東南,故取其名為二里張莊。后演變二里莊![詳細] |
劉莊村 | ~208 | 村莊 | 明代,劉氏先祖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因姓氏先祖取其名為劉莊。后在此逢集,又稱劉莊集。1981年第一次地名普查改為大劉莊。…[詳細] |
陡河村 | ~209 | 村莊 | 清乾隆四年(1739),王氏先祖自夏邑東南拖秧子槐王莊遷于胡橋東響河涯居住,因河道彎曲成95度,此村又居于東部,故名東陡河![詳細] |
陳崗村 | ~210 | 村莊 |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陳氏先祖自代莊西陳莊遷于胡橋東南居住,因周圍地勢洼陷唯有莊址地勢較高,故名陳崗。后曾筑寨防亂,又名陳崗寨。到和平年代寨廢,…[詳細] |
新橋村 | ~211 | 村莊 | 商永省道永夏交界處,有一條虬龍溝,原有一座老橋,后為達到交通方便,又建一座新橋,因村委會駐于此地,故名為新橋村民委員會![詳細] |
朱溝村 | ~212 | 村莊 | 明嘉靖元年(1522),朱氏先祖自芒山遷于虬龍溝西岸葦坑邊居住,初名為朱葦坑。后因虬龍溝擴寬,葦坑漸平,遂稱之為朱溝![詳細] |
崔集村 | ~213 | 村莊 | 崔集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魯洼村 | ~214 | 村莊 | 大魯洼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李黑樓村 | ~215 | 村莊 | 清康熙六十年(1721),李氏先祖自后李樓遷于虬龍溝西岸,五年后在此建樓,其磚近似黑色,故名李黑樓。…[詳細] |
陸灣村 | ~216 | 村莊 | 陸灣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劉井村 | ~217 | 村莊 | 清代,劉氏先祖文彬遷于虬龍溝北岸劉洼居住,后世子孫分居其南側(cè),當時該地有一古井,故名劉井。…[詳細] |
胡莊村 | ~218 | 村莊 | 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胡氏先祖自胡橋西北胡營遷此居住,因姓氏取名為胡莊![詳細] |
陳營村 | ~219 | 村莊 | 明永樂八年(1410),陳氏先祖自胡橋古白河南岸分此定居,因沿襲老家村名,稱之為陳營,后因人口居多,分東陳營和西陳營![詳細] |
丁王集村 | ~220 | 村莊 |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王氏先祖自山西遷此居住,曾逢集取名為王集。后丁氏先祖遷于王集居住,丁王兩家常鬧糾紛,遂改名為丁王集![詳細] |
程莊村 | ~221 | 村莊 |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程氏先祖自城北程大莊遷于胡橋東北許關(guān)莊,后關(guān)氏先祖絕嗣,程氏人丁旺盛,遂改名為程莊![詳細] |
趙樓村 | ~222 | 村莊 | 明代,趙氏先祖自山西洪洞縣遷于夏邑東南十八里居住,在此建插花門樓一座,故得名趙樓![詳細] |
梅莊村 | ~223 | 村莊 | 明成化元年(1465),梅氏先祖自縣城西梅林遷此居住,因姓氏得名梅莊![詳細] |
李仙廟村 | ~224 | 村莊 | 清乾隆二十五年(1740),李氏先祖自李半截樓遷于呂仙廟居住,因李氏先祖人丁興旺遂改李仙廟![詳細] |
李王莊村 | ~225 | 村莊 |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李氏先祖和王氏先祖先后遷此地居住,形成村落,遂以兩姓氏命名,得名李王莊![詳細] |
程樓村 | ~226 | 村莊 | 明崇禎八年(1635),程氏先祖自老林后程莊遷此居住,十年后建樓因位于西方,得其名西程樓。1984年更名為程樓村民委員會![詳細] |
姜樓村 | ~227 | 村莊 | 姜樓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胡樓村 | ~228 | 村莊 | 清順治七年(1650),胡氏先祖自后胡營遷此居住,后在此建樓,因居于西方,稱之為西胡樓![詳細] |
尹莊村 | ~229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清雍正八年(1730),尹氏先祖從夏邑城西門外尹堤口遷此居住,因姓氏得村名尹莊。后曾于此地筑寨,又名尹莊寨。又曾逢集,又名尹莊集。后復今名尹莊![詳細] |
高莊村 | ~23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高氏先祖自縣城東南高樓遷于尹莊西馬莊居住,后高氏人丁稀少,故改名為小高莊。1984年更名為高莊村民委員會。…[詳細] |
吳代莊村 | ~231 | 村莊 | 因管理吳莊、代莊各取一字得名吳代莊。1949年10月屬胡橋區(qū)(第二區(qū),治所在胡橋集)。1956年屬胡橋中心鄉(xiāng),名為吳代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1958年9月…[詳細] |
李樓村 | ~232 | 村莊 | 清順治十一年(1654),李氏先祖自李半截樓遷此居住,后在此建樓,取名為李逖子樓。因逖子和梯子諧音,后俗稱李梯子樓![詳細] |
蔣樓村 | ~233 | 村莊 | 清乾隆元年(1736),蔣氏先祖自永城蔣老家遷于城東南虬龍溝兩岸楊莊居住,五年后蔣氏先祖建樓,故得今名蔣樓![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洪武五年(1372),胡氏先祖由山西洪洞縣遷此。明弘治五年(1492),胡伯仲捐資修橋于古白河上,始稱胡橋莊,亦稱胡家橋。明嘉靖年間起集會又稱胡家橋集。清末稱胡橋。
基本介紹:
胡橋鄉(xiāng)位于夏邑縣東南十公里處,現(xiàn)轄33個行政村,158個自然村,4.2萬人,6.1萬畝耕地,總面積67.8平方公里。地處黃淮平原中部,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是典型的農(nóng)業(yè)大鄉(xiāng),農(nóng)田水利基本設施配套齊全,抗災保收能力強,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盛產(chǎn)優(yōu)質(zhì)小麥、玉米、棉花等農(nóng)作物,是豫東的“產(chǎn)糧大鄉(xiāng)”。
胡橋鄉(xiāng)地勢優(yōu)勢優(yōu)越,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北鄰隴海鐵路及310國道,西鄰京九鐵路,霍連高速公路,這里有寬松的經(jīng)營環(huán)境,優(yōu)惠的政策,是您理想的投資地方。
文化旅游:
蔡樓遺址位于夏邑胡橋鄉(xiāng)蔡樓村東南,高出地面5米,呈正方形,邊長100多米。該遺址屬商周文化遺址(后被漢墓打破),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層發(fā)現(xiàn)有商周時期的陶片、蚌殼、鬲足、陶網(wǎng)墜;中層為漢
歷史沿革:
1938年置胡橋區(qū)。
1948年改第二區(qū)。
1956年設中心鄉(xiāng)。
1958年建立胡橋公社。
1983年改稱胡橋鄉(xiāng),屬夏邑縣,沿用至今。
區(qū)劃: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胡橋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