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臨河鄉(xiāng) | 隸屬:息縣 |
區(qū)劃代碼:411528210 | 代碼前6位:411528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S |
長途區(qū)號:0376 | 郵政編碼:464000 |
轄區(qū)面積:約81.7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4.1萬人 |
人口密度:50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5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臨河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很早,此地臨近淮河,未來往方便,此處又設有渡口,久而久之,很多戶人家聚集而居,為取莊名爭執(zhí)不下,當時有一人有些名望,他說:“我們緊靠淮河,吃穿住行,一…[詳細] |
常店孜村 | ~201 | 村莊 | 因村莊常姓村民最早居住,其中一家比較富裕,開有店鋪,故名![詳細] |
單臺村 | ~202 | 村莊 | 明末清初,有一位姓單的大戶人家在此居住,家中富有,并有店鋪,且莊子建在高臺子上,故名![詳細] |
杜圍孜村 | ~203 | 村莊 | 因村莊杜姓村民較多,以前村莊為防土匪建有圍墻,故名![詳細] |
高集村 | ~204 | 村莊 | 解放前,高集原名叫高莊。該莊有一戶“高”姓村民,醫(yī)術很高,找他看病的人很多,后經過發(fā)展,成了個小集市,到1955年,改為高集![詳細] |
黃莊村 | ~205 | 村莊 | 清末,黃姓人家從外地遷來,開荒種地,建莊落戶,故名![詳細] |
劉大廟村 | ~206 | 村莊 | 因村莊劉姓村民較多,而且建有一座廟,故名![詳細] |
羅寨村 | ~207 | 村莊 | 因村莊羅姓村民較多,為防土匪修筑圍墻建有寨門,故稱為羅寨。…[詳細] |
柿樹園村 | ~208 | 村莊 | 清末,幾戶人家遷到此地,開荒種地,建莊定居,為起名定不下來,后因此處有四個園子,并有柿子樹,故名![詳細] |
新集村 | ~209 | 村莊 | 因村莊是新成立的村子,村莊靠近道路,交通便利,往來頻繁。1927年形成集市,故名![詳細] |
宣樓村 | ~210 | 村莊 | 清末,宣姓遷此建莊,蓋有土樓,故稱為宣樓![詳細] |
余樓村 | ~21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清初,余氏在此建莊,后有一余姓財主有錢有勢,在莊子蓋了樓房,故稱為余樓![詳細] |
張樓村 | ~212 | 村莊 | 因村莊張姓村民較多,還蓋有小樓,故稱為張樓![詳細] |
張寨村 | ~213 | 村莊 | 因村莊張姓村民較多,故名。1950年10月屬項店區(qū)。1958年8月建張寨大隊,屬臨河公社。1983年12月改張寨村民委員會,屬臨河鄉(xiāng)至今![詳細] |
鄭寨村 | ~214 | 村莊 | 清末,外地遷來鄭姓人家,在此建莊定居,為防盜匪,挖壕修寨,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此地臨近淮河,又設有渡口,久而久之,多戶人家聚集而居,為取莊名爭執(zhí)不下,當時一有名望之人,說:“我們緊靠淮河,吃穿住行,一切得益于淮河,干脆就叫臨河”。故名。
基本介紹:
臨河鄉(xiāng)位于息縣偏東南部,鄉(xiāng)政府駐地臨河店距縣城24公里(直線)。現轄單臺、高集等15個行政村,227個村民組,9153戶,40193人。該鄉(xiāng)地跨淮河兩岸,地勢較為平坦。全鄉(xiāng)呈梯形,東西長13公里,南北長9公里,總面積81.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4087畝。境內臨朱公路直穿南北,與羅淮公路相連;息陳公路橫貫東西,與106國道相接,交通十分便利。
臨河鄉(xiāng)氣候溫和,雨量適宜,冬冷夏熱,季節(jié)分明,土質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盛產優(yōu)質小麥、水稻、花生、紅薯、油菜籽等。
全鄉(xiāng)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迅速,主要企業(yè)有:臨興農工貿有限公司、臨河黃沙開發(fā)公司、臨河皇冢農林廠、黃莊金銀灘林廠、臨
文化旅游:
白公故城,位于河南省息縣臨河鄉(xiāng)宣樓村,始建于周代,2006年6月8日,白公故城入選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歷史沿革:
清代設保屬固城里。
1930年設區(qū)。
1941年設鎮(zhèn)。
1950年設鄉(xiāng)屬項店區(qū)。
1958年設立公社。
1975年析設陳棚公社。
1983年改設臨河鄉(xiāng)。
區(qū)劃:河南省·信陽市·息縣·臨河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