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寺位于江蘇南京鼓樓區(qū)清涼山上。清涼古寺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發(fā)源地。法眼宗為南唐高僧文益禪師所創(chuàng),其禪學(xué)思想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價值,影響遠(yuǎn)及日本、韓國及東南亞,歷史意義十分深遠(yuǎn)。
清涼山,古名石頭山、石首山,踞于南京城西隅,廣州路西端。唐以前,長江直逼清涼山西南麓,江水沖擊拍打,形成懸崖峭壁,成為阻擊北敵南渡的天然屏障。吳主孫權(quán)在此建立石頭城,作為江防要塞,故又有石頭城之稱。相傳三國時諸葛亮觀金陵形勢為“鐘阜龍蟠、石頭虎踞”,這只蹲踞江岸的老虎即指清涼山。清涼寺寺址所在,就在清涼山中,是南京最悠久的古剎之一,自建寺以來,歷遭毀廢。
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創(chuàng)建寺宇,寺名不詳。五代十國(公元921-927年間)大丞相徐溫重建,名興教寺,請悟空休復(fù)禪師住持。南唐·升元初(公元938年)元宗李璟擴(kuò)建興教寺為清涼大道場,禮請文益禪師住持,從此,石頭山改稱清涼山。北宋·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72年)改稱清涼廣惠禪寺。明·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3年),周王朱橚(sù)重修山寺,成祖朱棣題額“清涼禪寺”。太平軍占領(lǐng)南京時,對南京城內(nèi)的文化勝跡進(jìn)行了大規(guī)模毀壞,清涼寺也未幸免于難。再-革,更是蕭條。
景區(qū)地址: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清涼山路清涼山公園內(nèi)
乘車線路:南京市內(nèi)乘806路公交清涼山公園南門下車;3路內(nèi)環(huán)、3路外環(huán)、21、109、132、302、318、818等路公交在虎踞關(guān)南站下車。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