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各縣市區(qū)地名由來
因唐建有鼓樓,故名;另說北宋熙寧二年(1069)郡守程師孟于城樓置銅壺滴漏報(bào)時(shí),謂之鼓樓,鼓樓因此得名;1946年5月始設(shè)鼓樓區(qū)。 [詳細(xì)] |
因此段閩江又稱臺江(南臺江、白龍江)得名;另說漢高祖五年(前202)無諸被封閩越王,在大廟山建臺,題詞:登南城翹望,有臺臨江,故名。 [詳細(xì)] |
因倉前山(藤山)得名;據(jù)《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區(qū)因地處倉前山得名,明洪武年間在藤山北麓建鹽倉,俗稱鹽倉前,遂通稱倉前山,簡稱倉山。 [詳細(xì)] |
因地處石馬尾部得名;據(jù)《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閩江下游有浮礁似駿馬,礁西為馬頭江,礁東為馬尾江,舊鎮(zhèn)中岐位于馬尾江邊,故名馬尾。 [詳細(xì)] |
1995年10月由福州市郊區(qū)析置,因界晉安河得名;1948年在河上修橋命名晉安,為紀(jì)念晉安晚晴社(詩社)的活動(dòng),據(jù)《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1952年因橋而名晉安河。 [詳細(xì)] |
唐武德六年(623)閩縣析置新寧縣,取《書經(jīng)》“宅新邑,寧厥止”得名,同年改長樂縣,以長安樂為名;又說取《詩經(jīng)》長安久樂之義;另據(jù)《讀史方輿紀(jì)要》:以長樂山為名;1994年設(shè)市,2017年11月設(shè)區(qū)。 [詳細(xì)] |
1913年3月由閩縣、侯官縣合并,取首字為名;據(jù)《中國地名辭源》:閩縣因閩江得名;侯官縣原作候官,以西漢曾在此設(shè)候官得名,清朝以后,通作侯。 [詳細(xì)] |
唐武德六年(623)析閩縣地復(fù)置溫麻縣,同年改現(xiàn)名;以“城域大江前橫,盈盈如束”而得名;據(jù)明《寰宇通志》:連江在縣治南,東流入海,縣名連江以此。 [詳細(xì)] |
曾名永貞縣、永昌縣,乾興元年(1022)改現(xiàn)名,以境內(nèi)羅江(羅川,今羅源溪)屬一源三分流之一而名;據(jù)《羅源縣志》:因縣境有一小水名羅川,古稱羅江,源出縣西境,東南入海,縣以此命名。 [詳細(xì)] |
五代梁乾化元年(911)由梅溪縣更名,以梅溪與閩江匯合,江水濁溪水清,故名;據(jù)《八閩通志》:縣溪與大江匯,江水濁而溪水清,故名。 [詳細(xì)] |
唐永泰二年(766)析侯官縣、尤溪縣始設(shè)永泰縣,據(jù)《中國地名辭源》:以年號為縣名;北宋崇寧元年(1102)因避宋哲宗陵諱更名永�?h,1914年因與廣西永福縣同名而復(fù)名;并寓有永遠(yuǎn)安泰之意。 [詳細(xì)] |
清嘉慶四年(1799)福清縣析置平潭廳,1913年設(shè)縣,因主島海壇島又稱平潭島得名,據(jù)民國《平潭縣志》:考平潭所由得名之故,又因中有一石,平如壇,俗呼巨石為磹,后遂作潭。 [詳細(xì)] |
曾名萬安縣、福唐縣,長興四年(933)以“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會于治所”更名福清縣,1990設(shè)市;據(jù)明曹學(xué)佺《名勝志》:《舊記》以山自永福來,溪自清源來,故名。 [詳細(xì)] |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
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