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切吉鄉(xiāng) | 隸屬:共和縣 |
區(qū)劃代碼:632521205 | 代碼前6位:632521 |
行政區(qū)域:青海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青 |
長途區(qū)號:0974 | 郵政編碼:813000 |
轄區(qū)面積:約0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7000人 |
下轄地區(qū):1個社區(qū)、8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社區(qū) | ~0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切吉”,藏語意為法師,約在公元1730年夏日格旦嘉措法師來此地講經(jīng)傳法,并壘一石城為“龍城”形似敖包,用來祭祀龍神,“龍城”藏語為“切吉勒夸日”意為…[詳細] |
東科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東科”藏語,意為千部落,原屬都秀部落,故得名東科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塔秀村 | ~201 | 村莊 | “塔秀”藏語,塔落后裔的簡稱,原在黃河南岸游牧,后發(fā)展壯大渡黃河到北岸駐牧至今,故得名![詳細] |
哇合村 | ~202 | 村莊 | ”哇合“蒙古語,意為艱險,故名。原屬上郭密部落,1949年解放后屬上郭密切吉鄉(xiāng),1956年改編屬切吉區(qū)一鄉(xiāng),1958年初置哇哈鄉(xiāng),1959年改置為哇合…[詳細] |
祁加村 | ~203 | 村莊 | “祁加“藏語,意為灰褐色水,故得名祁加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新村村 | ~204 | 村莊 | 新村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莫合村 | ~205 | 村莊 | “莫合”蒙古語,一說意為蛇山,一說意為光禿的斜彎地,故名。…[詳細] |
加什科村 | ~206 | 村莊 | “加什科”藏語,意為滿臉胡須的部族,其駐地,故得名加什科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喬夫旦村 | ~207 | 村莊 | “喬夫旦”藏語,意為佛塔,故得名。原屬都秀部落,1949年解放后置耐亥塔秀,屬都秀區(qū),1956年改置都秀區(qū)三鄉(xiāng),1958年改屬都秀區(qū)塔秀鄉(xiāng),1959年…[詳細] |
地名由來:
切吉藏語意為法師。約在公元1730年夏日格旦嘉措法師來此地講經(jīng)傳法,并壘石城為龍城形似敖包,來用祭祀龍神,龍城藏語為切吉勒夸日,后人簡稱切吉。
基本介紹:
切吉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90千米。人口0.7萬,以藏族為主,占總?cè)丝诘?1%。面積0.4萬平方千米。轄東科、莫合、塔秀、喬夫旦、新村、祁加、加什科、哇合8個牧委會。1949年屬上郭密區(qū)轄鄉(xiāng),1953年設切吉區(qū),1958年改設切吉公社,1963年改稱切吉鄉(xiāng),1968年又改稱切吉公社,1984年復稱切吉鄉(xiāng)。
文化旅游:
切吉巖畫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切吉鄉(xiāng)東科村,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切吉巖畫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切吉鄉(xiāng),古稱“大非川”。
新中國成立后,切吉鄉(xiāng)屬上郭密區(qū)管轄。
1953年,改為切吉區(qū)。
1958年,改為切吉鄉(xiāng)。
1968年,改為切吉公社。
1984年,復稱切吉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