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壩藏族鄉(xiāng) | 隸屬:樂都區(qū) |
區(qū)劃代碼:630202208 | 代碼前6位:630202 |
行政區(qū)域:青海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青 |
長途區(qū)號:0972 | 郵政編碼:810000 |
轄區(qū)面積:約129.8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8000人 |
人口密度:6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4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麻呢臺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麻呢臺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10,為鄉(xiāng)中心區(qū)![詳細] |
牙昂村 | ~201 | 村莊 | 牙昂系藏語譯音,意下半山現(xiàn)了一位最小的活佛,故得名![詳細] |
中壩莊村 | ~202 | 村莊 | 相傳,清末此地挖金堆起三個沙壩,此地處在三個壩中間命名![詳細] |
紅莊溝村 | ~203 | 村莊 | 此地四周的土地顏色呈紅色,故名。解放初期稱紅莊溝行政村,合作化時稱何家山合作社嗎,1958年改為紅莊溝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紅莊溝村民委員會,沿用至…[詳細] |
交頭村 | ~204 | 村莊 | “交頭”系藏語譯音意為“佛像的帽冠”,故得名![詳細] |
灑口村 | ~205 | 村莊 | 灑口是藏語譯音,意為“土灣灣”,故得名![詳細] |
大灣村 | ~206 | 村莊 | 因該居民點坐落在四周包圍的山灣處,故得名![詳細] |
泉腦村 | ~207 | 村莊 | 和此山莊相鄰的村有許多泉,此山莊在泉的最里面,故得名![詳細] |
山丹坡村 | ~208 | 村莊 | 山體由地質(zhì)作用塌陷,形似震斷,方言稱為閃斷坡,后傳為山丹坡,故名![詳細] |
四莊村 | ~209 | 村莊 | 解放后,將山丹坡、紅石頭灣、寺兒溝、高家灣四個莊子合并為一個大隊,故名![詳細] |
洪三村 | ~210 | 村莊 | 公社化時劃歸洪水鄉(xiāng),順序是第三個大隊,故得名![詳細] |
柏楊溝村 | ~211 | 村莊 | 清末此地生長柏楊樹,故得名。解放初叫柏楊溝村,合作社時叫柏楊溝合作社,1958年和文革期間稱朝陽大隊,后又稱柏楊溝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柏楊溝村民委…[詳細] |
何家山村 | ~212 | 村莊 | 因此地居何家人,故得名。解放初為洪水鄉(xiāng)第一行政村,合作化時叫何家山合作社,1958年為何家山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何家山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確石灣村 | ~213 | 村莊 | “確石灣”意為“此地石頭多”故得名。解放初叫確石灣村,合作化時叫確石灣初級社,1958年改為東風(fēng)大隊,以后又把確石灣和何家山合并為確石灣大隊,1984…[詳細] |
地名由來:
中壩鄉(xiāng)因鄉(xiāng)人民政府駐地的村名而得名。
基本介紹:
中壩藏族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34千米。人口0.8萬,以漢族為主,藏族占總?cè)丝诘?2%。面積129.8平方千米。轄中壩莊、灑口、交頭、嘛呢臺、牙昂、紅莊溝、確實灣、大灣、何家山、泉腦、山丹坡、四莊、柏楊溝、洪三14個村委會。民國時為歸化鄉(xiāng),解放初仍設(shè)歸化鄉(xiāng),1952年改為中壩鄉(xiāng),1958年并入洪水公社,1961年分設(shè)中壩公社,1984年改建中壩藏族鄉(xiāng)。
歷史沿革:
民國時為歸化鄉(xiāng),解放初仍設(shè)歸化鄉(xiāng),1952年改為中壩鄉(xiāng),1958年并入洪水公社,1961年分設(shè)中壩公社,1984年改建中壩藏族鄉(xiāng)。
區(qū)劃: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qū)·中壩藏族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