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在藏語中是“幸福”的意思。2016年,為切實解決淺腦山區(qū)“一方水土養(yǎng)不活一方人”的問題,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山上問題,山下解決”的思路,投入6730萬元,修建住房251套,總建筑面積19076平方米,將生存條件惡劣的2鎮(zhèn)5鄉(xiāng)的淺腦山區(qū)農牧戶251戶94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26戶866人)進行集中安置,2017年11月正式搬遷入住。德吉村曾經(jīng)是黃河岸邊一塊貧瘠的土地,這里的人曾經(jīng)是在偏遠的山……。 |
傳說有一姓阿米的人住在此地,因長期早起勤勞耕作,“德吉”彝語意為早起可引申為勤勞,故名。1954年屬瓦吉木鄉(xiāng),1956年屬阿米德吉直屬鄉(xiāng)。1959年屬雙河公社德吉大隊,1961年屬德吉鄉(xiāng),1966年屬德吉公社。1984年屬德吉鄉(xiāng)管理。2021年3月4日,經(jīng)越西縣人民政府審批,將祝吉村、三合村、畝格村、依爾村和德吉村合并為德吉村,辦公地在原三合村村委會。德吉村……。 |
根據(jù)美好寓意命名。藏語,意為“吉祥如意”,故名。2020年村級建制,將佐估村、脫比村、榮須榮恩村三村合為德吉村。德吉村:距道孚縣城95公里,設有5個小組,共56戶,266人�!� |
德吉村是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瓦缽梁子鄉(xiāng)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10,為鄉(xiāng)中心區(qū)。區(qū)劃代碼為513228204200。 |
“德吉”寓意為“幸福”,故名。2020年3月新設立。2020年結合易地搬遷工作新設立�!�。 |
“德吉”意為“幸福”,故名。1959年設立,屬覺拉區(qū),隆子縣管轄。1962年劃歸錯那縣管轄。1970年改稱為德吉公社。1988年將德吉、扎洞合并為扎洞鄉(xiāng)。1999年行政區(qū)劃調整,扎洞鄉(xiāng)合并到覺拉鄉(xiāng),改稱德吉村。德吉村正西方向約1千米處為康洼沃居民點,距縣駐地錯那鎮(zhèn)東北方向60.3千米。313戶723人。民族以藏族為主。以農業(yè)為主,牧業(yè)為輔;種植青稞、小麥、油菜、豌豆等農作物;養(yǎng)殖黃牛、犏牛、山綿羊……。 |
“德吉”意為“幸�!�,故名。1989年設立。德吉村在縣駐地扎木鎮(zhèn)東北方向33.9千米,北距曲宗藏布0.3千米,南距若巴村0.5千米。設有林扎、武巴、格、饒巴4個村民小組。人口544人。農業(yè)種植青稞、小麥、油菜。村內設有衛(wèi)生所、教學點。通公路。海拔3349米�!�。 |
“德吉”意為“幸福”,故名。1984年設立。南鄰扎西村,東鄰波堆藏布。設有德吉1個村民小組。人口120人。海拔2950米。……。 |
原下那巴群眾搬遷至波密縣、米林縣等地,后于2018年回遷,經(jīng)征求群眾意見,取名為“德吉村”�!暗录币鉃椤靶腋!�。2020年6月18日新增。德吉村……。 |
據(jù)悉,德吉村原名叫姑拉村,原居住在順陳塘公路旁邊“古都塘嘎”地方。1964年,吉來普流出一場特大洪水淹沒并沖走了整個村莊以后,村民被政府統(tǒng)一安置遷移到桑卓(薩照),鄉(xiāng)政權旁吉德布位置上繁衍生息,當時政府領導希望全村農牧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取名為德吉村�!暗录币鉃椤靶腋!薄�1989年設立。邊境村。東南2千米處為吉勒村。77戶300人。日屋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通日屋鎮(zhèn)到德吉村的公路。海拔46……。 |
“德吉”意為“幸�!保拭�。2000年從桑珠孜區(qū)聯(lián)鄉(xiāng)、曲布雄鄉(xiāng)、年木鄉(xiāng)的群眾搬遷至此,設立德吉村。德吉村東與胡達村毗鄰,西與奴林村相連。面積1.86平方千米,人口308人。海拔3796米。……。 |
“德吉”意為“幸福”,故名。1999年設立。德吉村南為熱堆村,東為拉薩河,西南距孜仁6.6千米。設有仲薩、德吉康薩、聶堆、尼普曲果、德吉、德吉林宗薩、扎西崗、加榮、工布、沃10個村民小組。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2158人。318國道穿境而過。主要旅游景點有聶當大佛、扎西崗寺等。海拔3631米�!�。 |
“德吉”意為“幸�!�,故名。2004年設立。德吉村北距久樂1.52千米,西距吉塘1.84千米,南距古拉村3.63千米,東距宣青4.78千米。面積19平方千米,人口306人。海拔3957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