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馬村
此地一山溝里有一股山泉,設有三個馬口,分成六個支流供水給居民生活和生產,得名三馬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為興一大隊、松坪大隊、三馬大隊;1983年公社改為鄉(xiāng)、大隊改為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后為興一村、松坪村、三馬村;2003年村級建制調整時將原興一村、松坪村和三馬村合并為三馬村;并于同年掛牌設立三馬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三馬村位處長江南岸,地處安坪鎮(zhèn)西南部,距奉節(jié)縣城32公里,幅員面積13.……。 |
三馬村系漳州市平和縣安厚鎮(zhèn)的一個老邊山區(qū)行政村,位于安厚鎮(zhèn)最北部,在秀麗三面大環(huán)抱中,東有佛指山,北有古爽尖峰,西有包圍山,東與云霄縣馬鋪鄉(xiāng)磜頭村接壤,西與國強鄉(xiāng)白葉村交界,北連國強古爽村,南鄰岐山,安馬線水泥路基本全線灌通。距鎮(zhèn)政府所在地10公里,真可稱交通便捷,暢通無阻。該村落面積5.96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積930畝,山地面積4500畝,現(xiàn)全村人口達1675人,326戶,轄有6個自然村,9個……。 |
三馬村位于甘棠鎮(zhèn)的北面,距鎮(zhèn)政府駐地約20公里,轄 7個村民組,322戶,1290人,其中有漢族、苗族、彝族,少數(shù)民族390人。行政區(qū)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 1502.4畝(其中:田 96畝,土106.4畝),人均基本農田1.11畝。林地面積2424.5 畝(其中:村集體林木承包到組到戶1517.95畝,未承包 0 畝;退耕還林902.4畝)。大部分海拔在1100至1250米之間,相對高差……。 |
據(jù)查,原村名南柏家莊(來歷不祥),因村小受欺,故借大馬村之勢,改稱三馬村。三馬村……。 |
1958年,因轄相鄰的馬倪莊、馬路口、馬劉莊三個馬姓村民居多的村莊,得名三馬村,故名。1958年為東夏亭公社三馬大隊。1975年為清河驛公社三馬大隊。1984年為清河驛鄉(xiāng)三馬村民委員會至今。三馬村……。 |
因地處蘆蒲鎮(zhèn)北部且馬氏住戶較多,故名。1958年為三馬大隊。1983年為三馬村。2001年,更名為三馬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三馬村:位于蘆蒲鎮(zhèn)以北4公里處。……。 |
以“三姑”“馬塔”兩個村委會的首字組合定名。1969年,為車坊公社東方大隊、東風大隊。1983年,東方大隊更名為三姑村,東風大隊更名為馬塔村。2003年11月,三姑村、馬塔村合并為三馬村。2004年2月,隨車坊鎮(zhèn)并入甪直鎮(zhèn),沿用至今。三馬村:位于馬村路�!� |
1958年設立三馬大隊;1984年改名為三馬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三馬村……。 |
據(jù)清《乾州志稿·四鄉(xiāng)全圖》記:該村原名“山馬村”,以山、馬兩姓始居而得名。后以馬姓居住三村(南、北、中三堡)又得名“三馬村”,沿用至今。該村屬本縣八馬村之一,相傳為唐德宗時大將馬燧之后所居。因位于三馬村而得名三馬村村民委員會。三馬村村民委員會系馬連鎮(zhèn)下轄的群眾自治組織。1958年組建薛錄公社三馬大隊,因位于三馬村而得名;1961年調整為馬連公社三馬大隊;1968年改為馬連公社三馬大隊革命委員會;1……。 |
境內有三座形似馬的山,遂取“三馬”為名。1950年成立南山鄉(xiāng)人民政府設立為八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體制下放調整為八大隊。1980年地名普查時命名為三馬大隊。1984年改公社為鄉(xiāng),大隊改名為三馬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劃調整屬南山鎮(zhèn)。2019年鄉(xiāng)鎮(zhèn)區(qū)劃調整屬南華鎮(zhèn)。2020年洪波村和三馬村合并,選舉產生三馬村村民委員會。三馬村……。 |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