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樓村坐落在趙莊鎮(zhèn)西南部。全村轄劉閣、三座樓、張莊、薛莊、圣莊、余莊、胡屯、秦樓、仇屯、單莊10個自然村,共有46個居民小組,4188人,面積6.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900畝,是一個以玉米、小麥等傳統(tǒng)農業(yè)為主,外出務工經商為輔的勞務輸出型村莊。村部建在秦樓自然村,活動室面積365平米,村黨總支下轄3個黨支部,現(xiàn)有黨員115人,入黨積極分子9人,其中女黨員26人,村兩委干部5人。我村產業(yè)結構調……。 |
三座樓行政村轄三座樓、郝陳樓2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271 畝,人口3737人,村活動室設在三座樓自然村。支部活動場所健全,黨員活動能夠正常開展。該村實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基層組織不斷加強,黨務、村務、財務按時公開。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加強,該村在上級黨委、政府堅強領導下,全體黨員干部與群眾團結一道,艱苦創(chuàng)業(yè),按照新農村建設20字要求和該村規(guī)劃要求,堅持“使農民收入穩(wěn)定增長,使農村面貌顯……。 |
村子里最早建有三座樓,由此取名三座樓。1949年屬城廂區(qū)任樓鄉(xiāng)轄。1956年屬任樓中心鄉(xiāng)華光高級社轄。1959年屬城關鎮(zhèn)公社三座樓大隊。1968年屬城郊公社轄。1977年劃歸十八里公社。1984年設置三座樓村民委員會,屬十八里鎮(zhèn)轄,沿用至今。三座樓村:位于十八里鎮(zhèn)以東3公里處�!�。 |
明洪武年間,張氏由山西洪洞縣遷至張老家,后一支遷此定居,為防匪亂,環(huán)村建樓三座,故得名張三座樓。1949年稱張三座樓行政村,原屬商丘縣。1951年劃屬谷熟縣馬牧區(qū)。1954年并入虞城縣城關區(qū)。1956年稱張三座樓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屬城關區(qū)。1958年稱張三座樓生產大隊,屬城關人民公社。1961年屬城關區(qū)。1965年屬城郊人民公社。1983年社改鄉(xiāng),更名為張三座樓村民委員會,屬城郊鄉(xiāng)。三座樓村:位……。 |
清初,杜姓蓋三座大樓,得名三座樓。1958年成立三座樓生產大隊,隸屬黃集公社;1983年,撤銷三座樓生產大隊,設立三座樓村;2000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隸屬黃集鎮(zhèn);2010年,經國務院批復,撤銷銅山縣,改設銅山區(qū),隸屬銅山區(qū),沿用至今。三座樓村:位于黃集鎮(zhèn)東南2公里處。……。 |
三座樓村是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臺頭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22,為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區(qū)劃代碼為370783104216。 |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