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居委會位于東營市西城北部,南依廣利河,北接濰坊路,東起西二路,西至西四路。
【歷史沿革及村名由來】東營的來歷一說是秦始皇東征膠東半島時,曾在現(xiàn)在的東營駐扎修整,東大營所在地為現(xiàn)在的東營村,西大營所在地為現(xiàn)在的西營村。另一說是因唐太宗東征時,曾在此安營扎寨,設東營、西營而得名。據(jù)東營村《王氏纂修支譜》,清道光六年(1826年)纂修記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聰、王明、王睿三兄弟由棗強縣遷來,同治年間修立王氏祠堂,祠堂被安置在當時一條自然形成的大致西北——東南走向的彎曲低洼河溝(此河溝最早稱謂大道溝,抗日戰(zhàn)爭期間稱謂抗日溝,農(nóng)村合作社后稱謂廣利溝,現(xiàn)稱謂廣利河)東北岸附近,河溝對岸安置的是同期遷來的移民王五功。隨著時間的推移,移民聚居河溝兩岸,逐漸形成了村落,合稱成,河溝東岸的自然村為東吳家營(東武家營),河溝西岸的自然村為西吳家營(西武家營)。約在明代嘉靖年間,東、西吳家營(武家營)的稱呼在人們的口頭上進一步簡化為東、西營,東營的稱謂沿用至今。建國后,東營村隸屬廣饒縣西商區(qū)東營鄉(xiāng)(管區(qū)),1958年隸屬廣饒縣辛店區(qū)東營鄉(xiāng)(管區(qū)),1966年7月隸屬墾利縣辛店公社,1984年隸屬東營區(qū)辛店鎮(zhèn),1996年東營村委會改稱東營居委會,2001年3月因區(qū)域規(guī)劃調整劃歸東營區(qū)文匯街道辦事處管轄。
【人口與姓氏】現(xiàn)有居民1085戶,4380人,60個姓氏。主要有14姓,分別是:王、康、于、畢、邵、宋、薛、成、李、蓋、陳、周、姜、茍等。王姓與康姓占總人口的五分之四強。
【村居改造】1997年8月,東營居委會在老村東首籌劃建設了一處新村,工程于1999年底全部完工,共安置居民360戶(其中平房318戶,別墅42戶)。2005年11月,東營居委會實施了第一期村居改造建設惠民工程。該工程主要用于解決居民急需的住宅問題,總建筑面積為60000余平方米。2009年居委會在濰坊路以南、西二路以東,實施了第二期村居改造建設惠民工程,占地90畝,總建筑面積為86000余平方米。安置居民605戶。
東營社區(qū)附近有攬翠湖旅游度假區(qū)、龍居黃河森林旅游區(qū)、東營園博園、東營萬象游樂園、龍居黃河展區(qū)生態(tài)園、華林莊園等旅游景點,有黃河口大閘蟹、麻灣西瓜、黃河口刀魚、史口燒雞、三疣梭子蟹、龍居丸子等特產(chǎn),有史口羊肉湯、曹文忠剪紙、龍居丸子制作技藝、龍居的傳說、黃河口民間草編技藝、鹽垛斗虎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文匯街道·東營社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