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和場鎮(zhèn) | 隸屬:樂至縣 |
區(qū)劃代碼:512022109 | 代碼前6位:512022 |
行政區(qū)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川M |
長途區(qū)號:028 | 郵政編碼:641300 |
轄區(qū)面積:約44.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2.6萬人 |
人口密度:57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個社區(qū)、8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中和社區(qū) | ~0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建中河場,因地處兩河口、大碼口中段,取其諧音得名。…[詳細] |
金鐘社區(qū) | ~002 | 村莊 | 金鐘及境內金鐘坡,整個坡就象敲鐘的鐘形狀,因此而得名,故名![詳細] |
白鶴村 | ~202 | 村莊 | 原村地址上有很多柏樹,白鶴常常聚集棲息在樹尖上,村上有個白鶴嘴形狀的地勢,兩者相結合,就得名白鶴村,故名。…[詳細] |
人民村 | ~203 | 村莊 | 因取人民能當家做主之意,故名。取人民能當家做主之意,故名。1951年三合村,1958年改為3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人民大隊,1984年改大隊…[詳細] |
太平村 | ~205 | 村莊 | 境內有太平寺,故名。1951年三合村,1958年改為5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太平大隊,1984年改大隊為村,2020年兩項改革白鶴村以地理地…[詳細] |
獅子橋村 | ~207 | 村莊 | 年該村一社有一座橋,橋上有一對又高又漂亮的石獅子,取名獅子橋而故名。…[詳細] |
高石梯村 | ~209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因沒有公路的時代,本鎮(zhèn)進入縣城的唯一通道,由于坡高,人們就手工打造石頭階梯,方便行走,故名![詳細] |
兩河村 | ~210 | 村莊 | 因兩條河流交匯貫通村落,因此而得名“兩河村”,故名![詳細] |
高山村 | ~214 | 村莊 | 高山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山名為名。因境內高山而命名,1952年為高山村,1958年改為3大隊,1984年改大隊為村至今,2020年合村并組村委會辦…[詳細] |
印盒村 | ~217 | 村莊 | 因有一個印頂坡,整個村的地貌像一個盒子形狀,因此而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建中河場,因地處兩河口、大碼口中段,故名。
基本介紹:
樂至縣轄鎮(zhèn)。1935年置中和鄉(xiāng),1953年從中江縣劃入樂至縣,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中和場鄉(xiāng),1992年建鎮(zhèn)。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25公里。面積44.9平方公里,人口2.6萬。通公路。轄黃龍灣、白鶴、人民、三合、太平、石缸灣、獅子橋、紅星、高石梯、兩河、中和、賣柴椏、黃嶺、高山、江家灣、老河、印盒、魏家壩18個村委會和中和場居委會。農業(yè)主產水稻、小麥、玉米,兼產油菜子、棉花。養(yǎng)殖生豬、蠶。
歷史沿革:
清光緒年間,建場。
1949年,設中和鄉(xiāng),屬中江縣。
1953年,劃歸樂至縣。
1958年,鄉(xiāng)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xiāng)。
1992年8月,改為中和場鎮(zhèn)。
熊鹵鵝是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中和場鎮(zhèn)的特產。熊鹵鵝制品以無公害、無污染的土鵝為原料、以無色素、獨特的制作工藝贏得了綠色食品的美譽,深受廣大食客青睞,每天顧客盈門,現已經遠銷成都、重慶、廣州等地。當走在中
區(qū)劃: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中和場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