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車沽位于原塘沽區(qū)東北部,永定新河北岸。東至薊運河河道,西臨潮白新河,西北與寧河縣相鄰,南臨永定新河,北連清河農場。寧車沽是塘沽區(qū)北部最大的聚落。由東村、南村、西村、北村組成,呈塊狀分布。
西村為寧車沽的一部分,位于原塘沽區(qū)以北18公里,潮白新河下游東畔,東經(jīng)117°40′,北緯39°10′,隸屬于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北塘街道,因西村背靠一條小河,又建于“大河南”(南村)之后,故而得名“小河南”,后改為西村,沿用至今。
西村全村共有農業(yè)人口1940人,非農業(yè)人口481人;土地總面積14100余畝,其中,耕地面積1850畝,養(yǎng)殖面積(包括3個水庫)6500余畝;村莊居住面積500余畝,整個村莊設置地下污水管道;村莊東西朝向公路5條,南北朝向公路4條,總長4500余米;全村共有公廁6個,公路照明燈泡150余個,并在村委會門前設有健身活動中心,村委會內設有老人娛樂室和黨員活動室各1個。
歷史沿革: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寧車沽系明永樂二年(一四〇四年)立村,當時有山東省武定府一張姓者,推著木軸小車逃荒至此,因道路泥濘難走,車軸折斷,無奈就此落戶,故名“擰軸沽”,后改為寧車沽。寧車沽明萬歷年間(一五七三年——一六一九年)至清乾隆年間(一七三六年——一七九五年)屬河北省寶坻縣管轄,雍正八年(一七三〇年)至一九〇九年屬河北省寧河縣管轄,一九五八年改為寧河縣任鳳公社管轄,同年年底劃歸塘沽北塘公社,一九六六年成立寧車沽公社,一九八三年體制改革成立寧車沽鄉(xiāng)人民政府,二〇〇〇年撤鄉(xiāng)并鎮(zhèn)歸北塘鎮(zhèn)管轄。
全村自二十世紀70代至90年代末,主要農業(yè)以水稻和海水養(yǎng)殖為主,當時寧車沽號稱“魚米之鄉(xiāng)”。進入二十一世紀由于永定新河北塘處建立三河攔截控制閘,海水無法進入,隨即演變成淡水養(yǎng)殖,主要養(yǎng)殖南美白對蝦,及各種淡水魚類。全村男女勞動力全部靠自謀職業(yè)和外出打工謀生,村內現(xiàn)有私企2個,共有職工50余人。
西村自1995年獲得小康村稱號以來,先后被中共塘沽區(qū)委員會和塘沽區(qū)人民政府命名為2001年先進集體、2003年先進黨組織,被中共天津市委員會、天津市民政局命名為2004-2005年五個好村民委員會、2006年五個好農村委員會,2011年被中共塘沽區(qū)委員會命名為先進黨組織,2015年被濱海新區(qū)組織部評為新區(qū)基層黨建工作示范點。
寧車沽西村附近有天津大沽口炮臺遺址、天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天津海濱旅游度假區(qū)、天津海昌極地海洋世界、天津東疆灣景區(qū) 天津港東疆灣人工沙灘、天津方特歡樂世界等旅游景點,有茶淀玫瑰香葡萄、崔莊冬棗、楊家泊對蝦、茶淀葡萄、煎餅馃子、叉子火燒等特產,有漢沽刻字版畫、北方剪紙、大港布貼畫、農民書畫、漢沽飛镲、簍子燈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北塘街道·寧車沽西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