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子祠座落在老湖鎮(zhèn)冉子村里。該祠原占地3畝,坐北朝南,進大門,仰瞻過廳,三間木梁起架,雄偉莊嚴。過廳后門迎來冉子殿,殿勢四梁八柱,殿內架檁拐彎轉角,與州城清真寺大致相同。殿中有臺,臺上塑冉子像,像高2米,面目紅潤,左右有站班。殿后門直迎冉子墓碑,碑后即是冉子墓,墓高2米,石砌圓形,直徑約5米。冉子祠周圍有2米高的石砌圍……[詳細] |
程公祠位于斑鳩店鎮(zhèn)斑鳩店村東部,是當?shù)厝嗣駷榧o念農民起義首領、唐朝名將程咬金所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程咬金,字知節(jié),斑鳩店人,出身貧寒,初以賣筢子為生,奉養(yǎng)其母,流浪于江湖。他生性耿直,善使長矛,勇猛過人,隋末煬帝荒淫無道,橫征暴斂,民不聊生,--紛起,程咬金組織數(shù)百人保護家鄉(xiāng)村民的安全,防止侵擾。隋大業(yè)十三年(617……[詳細] |
僧忠親王祠又稱僧王祠、王爺祠、皇華館。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建立。為表彰清軍統(tǒng)帥僧格林沁“死于王事”,清廷以他“功在生民,志在社稷”,便“詔建專祠”。僧格林沁(1811年-1865年),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左翼后旗人,成吉思汗胞弟哈撒爾第26代孫,清末著名將領。幼年家境貧寒,道光五年(1825年),僧格林沁……[詳細] |
蔚家祠堂位于沙河站鎮(zhèn)沙南村東南部,始建于明隆慶五年(1571年),由蔚氏九世祖繼儒率眾會社,蔚氏族社成立,修林種樹立碑,建立祠堂,奉祀先靈,至今已有440余年歷史。該祠堂占地44畝,其中院內面積5畝,院外面積39畝。原建筑群建有正中大殿3間,耳房6間,東、西廂房各3間,院內碑刻林立,古木蒼翠,百年楸樹參天,枝葉繁茂,屬……[詳細] |
徐氏家祠座落在接山鎮(zhèn)鄣城村東,北依泰東公路,南臨大汶河,坐北朝南,分別由王子橋、大門、廣譜亭、大殿、院墻、樂臺組成,南北長120米,東西寬40米,總面積4800平方米。重建的家廟古樸典雅,深受徐氏族人和社會各界人士贊同。徐氏家廟始建于清康熙年間,距今約400年,原家廟在大殿內供奉著徐氏始祖九成。每年春節(jié),族人聚集在家廟……[詳細] |
鳳凰嶺道院位于斑鳩店鎮(zhèn)岱程村西,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道院座落于山前高坡地上,南北85米,東西35米,南部東西二門相對。分前后兩院。后院正殿為玉帝閣,面闊3間7.2米,進深2柱8.2米,高4.6米。立山灰瓦頂,木構五架梁,磚石墻。兩石柱上有聯(lián)曰:“天道非遙視無形聽無聲居幽治明外默懸,人心有覺無畔援無歆讀應事接物中當凜。”……[詳細] |
磨香寺位于銀山鎮(zhèn)山趙村東50米處臘山之陽,東平湖西岸。磨香寺始建年代不詳,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坐北向南,大門在寺西南角向西。分東西兩個院落,中有門相通。西院現(xiàn)存有前后殿。后殿面闊3間13.1米,進深6.3米,高6米,木構梁架,立山灰瓦頂。東院后為藏經閣,雙層,磚石結構。院南有鐘樓一座,全石質,起脊翹檐,四石柱,從題……[詳細] |
栲栳寺位于老湖鎮(zhèn)辛店鋪村北風凰山下,相傳始建于宋代,座北朝南,掩映于青松翠柏間,景色怡人。寺院原有2米高的磚砌圍墻,大門前置石虎一對,石碑四座,均為記載栲栳寺歷代維修經過。院深約100米,入大門,自南向北依次是舊樓、新樓、大殿,新舊二樓均為石結構,樓高7.5米,二層,四角起脊。大殿正房三間闊20米,仿泰山天貺殿。殿中有……[詳細] |
堯陵禪寺位于梯門鎮(zhèn)蘆泉村東,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堯陵禪寺原名崇圣寺,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現(xiàn)存大殿3間,面闊14米,進深8.7米,高9米。墻為磚石結構,內有8根石柱支撐,7架梁,木結構,立山灰瓦頂。石柱上刻有明代嘉靖七年重修崇圣寺題記及后魏村楊氏族人等捐資人姓名,在嘉靖十六年重修時更名為堯陵禪寺。寺內現(xiàn)存嘉靖十六年……[詳細] |
雙塔位于梯門鎮(zhèn)雙塔村西北的雙塔山頂,東平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上原有兩座古塔,故稱雙塔,山亦名雙塔山。自古民間傳為東平州城的鎮(zhèn)城塔,又稱“風水塔”。兩塔皆為兩層全石建筑,東西排列,塔門南向,高2丈有余。始建年代不詳,清代曾多次維修!拔母铩睍r東一塔被炸掉,僅存殘石堆,F(xiàn)西塔殘存,頂已被破壞。原塔門有刻字題額,上層為“玉……[詳細] |
位于老湖鎮(zhèn)境內梁氏墓群林門內東側,為山東省重點保護文物。此碑刊于宋宣和七年(1125年)正月初一,螭首蚨座,通高7.5米,碑身高3.91米、寬1.6米、厚0.55米,額高1.7米、寬1.67米、厚0.7米。碑文正書,豎刻43行,滿行122字。梁子美卒后,其子梁揚祖請于朝廷,徽宗敕命立其神道碑,分別由太宰兼門下侍郎崇國公……[詳細] |
黃石懸崖石窟造像及碑刻黃石懸崖位于東平湖東畔的蠶尾山中斷幽谷處。因這里黃石如壁,危巖千層,故名黃石懸崖。崖下古樹參天,風光優(yōu)美,加之唐、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筑、石窟造像、碑記等點綴其中,是東平縣境內歷史上有名的風景名勝區(qū)。黃石懸崖的右側有唐代高浮雕造像,高懸于陡壁間的巨大石窟內。佛像一般高0.8米,頭頂高聳肉髻,兩耳……[詳細] |
華巖洞石窟造像位于梯門鎮(zhèn)西溝流村西北鳳凰山之陽,是山東地區(qū)較為有名的一處佛教造像石窟,現(xiàn)為泰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石窟系自然石洞稍作加工而成,一進一處兩洞口,呈“凹”形,俗稱“牛鼻子洞”。洞寬3米,高3.5米,洞長近50米,造像分布在洞內兩邊石壁上,共有浮雕造像大小近百尊。造像內容有三佛像、西方三圣像、菩薩像、天王像、……[詳細] |
龍山摩崖造像位于東平街道龍山之陽龍山書院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造像居于懸崖上,高3.6米,高浮雕站立像。肉髻,寬圓臉,眼部呈凸起狀,未刻眼線,厚唇,頸飾蠶節(jié)紋。胸部略鼓,左手下垂五指伸開貼于體側,右手屈肘上舉,掌中托一圓珠。身著雙領下垂式袈裟,衣紋刻線較粗。身體豐滿健壯,具有唐代造像的風格特點,應為唐代造像。像外有后人……[詳細] |
清泉寺摩崖刻字位于縣經濟開發(fā)區(qū)尚莊村西楊山之陽,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此處原有寺曰“清泉寺”。據(jù)光緒《東平州志》載:“清泉寺,舊志作楊山口寺,在縣治東北三十里金螺山下,去楊山迤東三里許有清泉,水甚甘美,因以清泉名寺。金大定二十三年重修!苯袼略航ㄖ褵o。解放初在寺址上建麻瘋病人醫(yī)院,今已廢。寺西有明代和尚塔殘石。此處摩崖刻……[詳細] |
靈泉寺及其摩崖造像位于梯門鎮(zhèn)東溝流村北鳳凰山之陽,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靈泉寺占地約8000平方米。周圍群峰環(huán)抱,巖石突兀參差,翠柏楓林,枝虬蔽翳。寺后懸崖上雕有唐代佛像10余尊以及3處禪窟。寺邊山泉叮咚作響,景致極為秀麗優(yōu)雅,是東平縣較為有名旅游圣地。據(jù)光緒《東平州志》載,靈泉寺始建于唐代初期。原建筑有山門殿、天王殿、……[詳細] |
鏵山石刻造像鏵山位于舊縣鄉(xiāng)。石刻造像位于山巔面北的朝陽洞內,洞口上部刻“朝陽洞”3個楷體字,左右又有兩洞口,三洞內相連,皆屬自然石洞。洞內有圓雕造像兩尊,據(jù)碑文記載,一為白衣大士觀音像,一為-韋馱像。觀音像為坐式,面北,似坐于石椅上,右手撫膝,左手撫椅肘;頭戴巾,身披斜交大衣,內著僧祗支;面部上寬下窄。像高1.2米,寬……[詳細] |
斑鳩店東龍山漢墓1995年8月3日,在斑鳩店鎮(zhèn)東龍山村發(fā)現(xiàn)兩座漢墓,位于曹植墓南2公里處的黃河南岸,是斑鳩店鎮(zhèn)東龍山村民劉萬常開山時發(fā)現(xiàn)的。該墓為石結構單室墓,整個墓室從青石山深掘而成。從中清理出陶罐、彩陶壺、彩陶馬、彩陶騎士、兵劍、各式陶俑等器物65件![詳細] |
宿城故城墓群為東平縣境內較為集中的漢墓群之一。從墓座落位置來看,大多是傍山而建,符合漢代“依山建陵”的喪葬特點。從已發(fā)現(xiàn)的墓室結構看,多是模仿現(xiàn)實生活的房屋形式,如規(guī)模較大的“四合房”式墓室。墓室上不但有高大的墳丘土堆,有的原有墓旁還建有祠堂和墓闕。例如北橋憲王陵,漢章帝就曾兩次“幸憲王陵,祠以太牢”(《資治通鑒》)。……[詳細] |
東平縣城內漢墓群發(fā)現(xiàn)于整個縣城內。在城市建設施工,挖掘地槽動土時,發(fā)現(xiàn)大、小型漢墓近百座。有“石匣墓”、小型磚室墓、漢畫像石墓和壁畫墓,以小型石、磚室墓居多。距地表2米至5米不等。其中麻紡廠、郵電局等處為漢畫像石墓,當時遭損壞,內容不詳。東平縣人民醫(yī)院出土10余座小型“石匣墓”,葬品有陶罐、陶灶、陶倉、陶動物模型和鐵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