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縣旅游景點介紹
中陽縣蘇維埃革命委員會舊址位于柳林縣三交鎮(zhèn)三交村前街自然村,年代為清。為呂梁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北由建筑前檐墻向外延伸10米至道路南沿,東由圍墻向外延伸10米至道路東沿,南由圍墻向外延伸22米至窯洞后檐墻,西由圍墻向外延伸14米。面積3543.69平方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北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0米至道路南沿,東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0米至山坡,南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0米至建筑前檐墻,西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4米至道路東沿。面積16238.23平方米。……
[詳細] 柳林華佗廟位于柳林縣王家溝鄉(xiāng)劉家山村西局岔自然村中,年代為清。為呂梁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北由僧房后檐墻向外延伸6米,東由華佗殿后檐墻向外延伸40米至東側(cè)院落圍墻,南由南僧房后檐墻向外延伸5米至道路北沿,西由山門外墻向外延伸18米至道路西沿。面積4655.99平方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北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0米至道路北沿,東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5米至山坳,南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23米至道路北沿,西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5米。面積17316.91平方米�!�
[詳細] 彌陀庵位于柳林縣柳林鎮(zhèn)鋤溝村鐘樓山半山腰,年代為清。為呂梁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北由山門外墻向外延伸47米至公路,東南由東圍墻向外延伸25米至道路,西南由南圍墻向外延伸15米至山腰,西北由西圍墻向外延伸20米至臨建建筑西山墻。面積8033.86平方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東北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50米,東南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75米至道路西沿,西南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50米至山脊上,西北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50米。面積33053.18平方米�!�
[詳細] 柳林大覺寺位于柳林縣柳林鎮(zhèn)龍門會村,年代為明至清。為呂梁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北由配殿后檐墻向外延伸35米至坡頂,東由正殿后檐墻向外延伸8米至道路西沿,南由配殿后檐墻向外延伸45米至道路北沿,西由山門向外延伸33米至坡頂。面積8459.15平方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北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52米至河南沿,東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86米至道路西沿,南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20米至鐵路北沿,西由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00米至道路東沿。面積48217.41平方米�!�
[詳細] 晉綏軍區(qū)第四野戰(zhàn)醫(yī)院舊址位于柳林縣穆村鎮(zhèn)穆村,年代為民國三十六年(1947),2022年12月,被公布為呂梁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三交紅軍東征革命遺址位于柳林縣三交鎮(zhèn)三交村前街自然村中,年代為民國二十五年(1936),2022年12月,被公布為呂梁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三交周恩來故居、中陽縣蘇維埃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舊址、紅三十軍軍部舊址、紅軍東征籌糧處、坪上紅軍東征登岸處……
[詳細] 中共柳林支部舊址位于柳林縣柳林鎮(zhèn)田家溝溝口,年代為民國十五年(1926),2022年12月,被公布為呂梁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韓家垣古建筑群位于柳林縣王家溝鄉(xiāng)韓家垣村,年代為清,2022年12月,被公布為呂梁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韓家垣一號民宅、韓家垣二號民宅、韓家垣三號民宅、韓家垣四號民宅、韓家垣五號民宅。……
[詳細] 柳林永寧寺位于柳林縣陳家灣鎮(zhèn)下寺頭村中,年代為明、清,2022年12月,被公布為呂梁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正果寺位于柳林縣陳家灣鎮(zhèn)西垣村中,年代為明、清,2022年12月,被公布為呂梁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賀昌龍王廟位于柳林縣柳林鎮(zhèn)賀昌村石家溝北路上背道16號,年代為明、清,2022年12月,被公布為呂梁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石塔寺位于柳林縣穆村鎮(zhèn)楊家坪村中,年代為明、清,2022年12月,被公布為呂梁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廟灣真武廟位于柳林縣柳林鎮(zhèn)廟灣村中,年代為明,2022年12月,被公布為呂梁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賀昌故居(第五批省保)時代:1906年~1920年地址:呂梁市柳林縣柳林鎮(zhèn)賀昌村賀昌同志于1906年1月19日在東窯出生,1918年考入離石縣高級小學(xué),1920年隨其父到太原并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xué),1923年春調(diào)離太原赴團中央工作。他先后參加過太原、安源、北平、天津、上海等地青年和工人運動的領(lǐng)導(dǎo)工作,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的領(lǐng)導(dǎo)籌劃工作;1927年任團中央執(zhí)委、勞動部長;1929年任中央南方局宣傳部長,廣東省委書記,與鄧小平組織策劃了廣西百色起義和創(chuàng)建紅七軍及左右江革命根據(jù)地。1930年,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曾兼順直省委書記;1932年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35年在江西會昌與國民軍的作戰(zhàn)中壯烈犧牲。賀昌故居,坐北向南。東西長24米,南北寬28.4……
[詳細] 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40年地址:呂梁市柳林縣孟門鎮(zhèn)石安村1940年1月,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在孟門鎮(zhèn)石安村成立,下設(shè)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財政局舊址、司法科舊址、稅務(wù)科舊址、公安局舊址等機構(gòu)�?谷諔�(zhàn)爭期間,石安村為離石的抗日指揮中心,組織發(fā)動群眾建立了抗日救國各救會組織,以抗日救國為宗旨,動員全縣人民抗戰(zhàn),先后有2200余名青壯年參加了中共領(lǐng)導(dǎo)的抗日軍隊,為保護延安和晉綏分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5年9月中旬縣政府機關(guān)遷出石安村。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成為一塊可靠鞏固的抗戰(zhàn)大后方,積極開展各項工作,組織領(lǐng)導(dǎo)抗日反頑、減租減息、土地改革等,把一個窮鄉(xiāng)僻壤的晉西建成了一處沸騰著抗日救亡的熱潮、回響著--濤聲的一個團結(jié)、民主、進步的抗……
[詳細] 高紅遺址(第五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商地址:呂梁市柳林縣薛村鎮(zhèn)高紅村南三川河南岸二級臺地上該遺址又稱寺棗垣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83年,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約217米。屬新石器-商代文化遺存。地表采集有龍山文化的燕類型質(zhì)夾沙灰陶片,其紋飾有繩紋、籃紋,器形有甕、缽、罐、鬲、甗等。2004-200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了以柳林高紅為代表的獨特的晚商青銅時代文化,對遺址內(nèi)的商時期夯土基址進行了發(fā)掘,確定了高紅遺址是全國不可多得的保存較好的商代早期遺址。目前,原考古發(fā)掘的臺面,已回填保護并被全部硬化,樹立保護標志,遺址西、南坡現(xiàn)被平整為三階護坡,護坡表面種植植物被予以保護。高紅遺址被評選為200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高紅遺址發(fā)現(xiàn)的商代大型夯土基址是目前中國北方發(fā)現(xiàn)的唯……
[詳細] 三交鎮(zhèn)紅色景區(qū)位于柳林縣城西南37公里處,西臨黃河,因地處中陽、石樓及陜西清澗三縣之間,故名三交。占地面積2.1平方公里,自古就有“鼓擊震兩省、雞鳴驚四縣”之美譽。 1936年2月紅軍東征在此地強渡黃河,拉開了東進抗日的序幕。周恩來蒞臨此地,親自指導(dǎo)建立了山西省第一個紅色政權(quán)。 景區(qū)包括劉志丹烈士殉難處、三交鎮(zhèn)紅軍東征紀念館和坪上渡口紀念碑、紅軍東征強渡黃河浮雕等。 劉志丹烈士殉難處位于三交鎮(zhèn)黨家寨村鏊子疙瘩山頂。該處南北兩面均為大山,西臨黃河渡口,地勢險要。山頂長不過100米,寬不足30米,是一座光禿禿的紅土小山頭。1993年,當(dāng)?shù)卣趧⒅镜ぱ畴y處修建了紀念亭。1995年被確定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三交鎮(zhèn)紅軍東征紀念館建在山西省第一個紅色政權(quán)——中陽縣(現(xiàn)屬柳林縣)蘇維埃革命委員會……
[詳細] 柳林抖氣河景區(qū)為自然與人文景觀的有機結(jié)合,它以四十里抖氣河為主軸,有柳林泉、清河文化雕塑園、水上游樂園、柳林縣展覽館、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香嚴寺、玉虛宮、城鄉(xiāng)建設(shè)規(guī)劃展廳、南、北山公園等旅游景點,向東向西展開,形成城區(qū)景點群、旅游鏈。……
[詳細] 柳林縣賀昌烈士紀念陵園位于賀昌烈士的家鄉(xiāng)山西省柳林縣縣城西南,緊靠307國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yōu)越,占地面積12948平方米。1984年,柳林縣人民為紀念賀昌烈士的豐功偉績,由賀昌村委捐地,團縣委開始籌建,1985年碑體竣工,-和聶榮臻親自為紀念碑題詞。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縣人民的共同關(guān)心下,先后投資110萬元修建了陳列館、賀昌雕像、3個風(fēng)景亭,50米花架、占地4畝的蓮花湖。湖面為柳林地形圖,湖的中央有蓮花島,島內(nèi)四面曲橋相通,寓意柳林四通八達,人民安居樂業(yè)。1987年,賀昌烈士陵園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時代:清地址:山西省晉中市柳林縣城青龍城寶寧山始建年代不詳,主殿玄天殿匾額為明正德年間(1510年)。宮址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七十二臺階至山門,二進院,有玄天殿、觀音堂、藥王殿、圣母殿、子孫乳母殿等建筑。主殿玄天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布頂,琉璃剪邊,坐落在高大的磚砌臺基上,周設(shè)欄板、望柱,前出垂帶踏道。明次間辟隔扇門,稍間置直欞窗,前檐插廊,進深一椽,兩山墻連接磚徹影壁,呈八字型,用琉璃拼成雙龍戲珠圖案。檐下斗拱為五踩雙下昂,明間平身科出斜拱。梁架用材規(guī)整,徹上露明造,為四架椽對前搭牽用三柱,上用蜀柱托雙步梁,再上用蜀柱、叉手、合沓托脊檁。殿臺上置木雕神龕,內(nèi)塑真武像1尊,高3米余,與建筑同期。2013年5月,玉虛宮下院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氨绱撻崒娆愮グ妞ゆ泦鍥ㄥ亱闁规儳纾弳锔界節闂堟稓澧旀繛宀婁邯閺岋綁顢樿娴滅偤鏌熼搹顐e磩闁诲繐鍟村娲川婵犱胶绻侀梺鍛娗瑰Λ鍕偩闂堟侗鍚嬪璺侯儌閹锋椽姊洪崨濠勭畵閻庢艾鍢插嵄鐟滅増甯楅崐鐢电磼濡や胶鈽夋繛灞傚€楁竟鏇°亹閹烘挾鍘甸梺璇″灡濠㈡ǹ顣块梻浣虹帛閹稿鎮烽埡鍛摕婵炴垶绮庨悿鈧┑顔斤供閸忔稑效濡ゅ懏鈷戞繛鑼额嚙楠炴牠鏌i鐐测偓鍨嚕鐠囨祴妲堟俊顖氬悑濞堟洟鏌f惔顖滅У闁稿瀚伴、鏃堟晸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