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紅色旅游景點
王震井革命舊址,位于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鎮(zhèn)西15.4公里,城川鎮(zhèn)黃海子村李有義家門前50米處。王震井地處地勢較高的硬梁地的中心地帶,四周均有住戶并種有莊稼。是鄂爾多斯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之一。1987年8月1日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為教育后代,保護革命遺跡,立了井碑。碑高1.1米,上寬53厘米,下寬59厘米,厚19厘米。碑有底座。碑立井西、面東。碑文為:“1942年,解放區(qū)軍民響應黨中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在王震將軍的指揮下,掀起了大生產運動。1944年,八路軍在黑頭梁種地,為解決飲水困難,開鑿出這眼井”。并水井做水泥井臺,6邊型,每邊長150厘米,井口直徑50厘米。從井口到井底深13.2米,井底直徑1.5米,水深30厘米�!�
[詳細] 中共三段地工委舊址位于鄂托克前旗,年代為1936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1996年5月28日,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6年,中共代表在伊克昭盟宣傳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團結蒙、回、漢各民族共同抗日,在此成立了中共三段地工委和牧民招待所,1939年,易名為中共三段地工委,直屬三邊特委領導。1947年伊盟工委改為--、伊西工委;伊西工委以原三段地工委為基礎組成。占地面積2350平方米,有正房9間,東西廂房各5間,均為干打壘式平房;還有圍墻、炮臺、馬圈、水井和用于掩護的商號‘公盛喜“等。中共三段地工委,是黨在內蒙古最早開辟的革命根據地之一,也是黨唯一長期在少數民族地區(qū)開辟的革命根據地,黨的民族政策的形成與積累很多與三段地息息相關,很多高級民族干部在三段地掛職鍛煉或做……
[詳細]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