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位于法國南部的城市是14世紀羅馬教皇的居所,教皇宮其實就是一個裝飾豪華卻外表樸素的城堡,由西蒙•馬蒂尼和馬泰奧•焦瓦內蒂(Simone Martini and Matteo Giovanetti)裝修而成,占據(jù)了這座城市絕大部分面積,周圍是堅固的城墻和12世紀隆河橋的遺址。在卓越的哥特式建筑之下,小宮殿和圣母院的羅馬式主教堂古跡實屬罕見,證明了阿維尼翁在14世紀基督化歐洲所發(fā)揮的領導作用。當年的設計師把這座城堡式的宮殿就設計在城北的高巖石山上,總面積1.5萬平方米,由舊宮和新宮連接而成。新宮與舊宮風格迥然不同,新宮為克雷芒六世所建,所建風格充分體現(xiàn)了這位“教會王子”的風格,他揮霍無度把新宮修建的富麗堂皇,同時他又酷愛藝術,把新宮裝飾得就象一座藝術的殿堂。舊宮是一座羅曼式風格的建筑,他是由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在位時修建的,這座建筑留有本尼狄克的影子,因為他是一個典型的苦行僧,因此,他主持修建的舊宮樸實無華。阿維尼翁還有一處是必須提上一筆的,就是羅納河上的圣貝尼茲橋……[詳細]
阿爾勒是歐洲古代城市向中世紀文明過渡的一個范例。城中有許多令人難忘的羅馬古跡,其中最早的競技場、古羅馬劇場和古羅馬地道(地下通道)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阿爾勒經(jīng)歷了公元4世紀第二個黃金時代,君士坦丁浴場(the baths of Constantine)和阿利斯堪普斯墓地(the necropolis of Alyscamps)就是這一時期的見證。11至12世紀期間,阿爾勒再一次成為地中海地區(qū)最具魅力的城市,城內的圣特羅菲姆教堂(Saint-Trophime)是普羅旺斯地區(qū)眾多的羅馬式古跡之一。阿爾勒作為世界遺產(chǎn)之列的一個小城,不但名勝古跡隨處可見,而且文化氣息非常濃厚。著名的法國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米斯特拉爾,為了創(chuàng)辦一座民俗博物館,他捐出了自己所得的、世界文學最高榮譽的諾貝爾文學獎獎金。而今,米斯特拉爾的塑像,就豎立在市中心,以紀念這位偉大詩人為復興普羅旺斯語文執(zhí)著而奮斗的一生。阿爾勒也給了藝術家以靈感。荷蘭著名的后期印象派畫家凡`高,他的一生中最輝煌的創(chuàng)作盛期就是在這里度過的,他……[詳細]
國立馬克•夏加爾博物館是一個主題美術館,位于法國尼斯,全面致力于知名的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之一——馬克•夏加爾的作品展示。它的建造源于夏加爾的意愿:夏加爾希望他關于圣經(jīng)的最重要作品——17幅構建圣經(jīng)啟示的油畫存放于同一地點,該美術館即是為此而建。在法國文化部長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的全力支持下,夏加爾博物館于1973年建立開放。夏加爾本人也參與了博物館建造的細節(jié)指導,并決定他的作品應該擺放在博物館的哪些具體位置。夏加爾因受猶太民間文學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而聞名,這個博物館展示了他內心深處對詩的獨有悟性。這間明亮寬敞的博物館收藏了夏加爾最好的作品,館藏的眾多作品中包括17幅圣經(jīng)啟示巨幅繪畫、雕塑、彩繪玻璃窗、鑲嵌畫和掛毯、205幅練習草圖、水粉畫(1931年)、105幅雕版畫(1956年)以及215件石版畫。美術館為成人參觀者提供7種語言的語音導覽器,為兒童提供經(jīng)過特別研究的法語和英語版本的語音導覽器。Musée National Marc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