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陂天后宮AAA 簡介在永定高陂鄉(xiāng)西陂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落成。磚木結構,坐南朝北,占地6435平方米。由大門、戲臺、大寶殿和登云館組成。主體建筑為天后宮塔,高達40余米,7層,塔基用天然石塊干砌,基面土墻厚1.1米,底層為主殿,高6.5米,長14.4米,寬12米,中間有四根大圓木柱,支撐著塔重心。主殿供奉天后(媽祖)。二、三層周圍有走廊,四、五層用磚木結構,由四方體轉為八方體,六、七層中間用大圓木柱構建,板木為墻,最上層是葫蘆頂,用名瓷圓缸壘成。塔身高聳入云,頂層飛檐配有銅鈴數(shù)十個,風吹鈴響,鏗鏘悅耳。塔下有護塔房36間,塔前為大廳堂,塔后是登云館大廳、天井,大門入……[詳細] |
坐落在高頭鄉(xiāng)高北村西北部。據(jù)族譜記載,該樓始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而后依次建造第二、三環(huán)和第四環(huán),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落成。圓形土樓,坐北朝南,占地5376.17平方米。因夯筑該樓外環(huán)土墻時,天公作美,土墻未受雨水淋蝕,故又名“天助樓”。全樓由4圈同心環(huán)形建筑組合而成,兩面坡瓦屋頂,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構架,內(nèi)通廊式(見7.a-1圖39,40,41,7.a-2照片36,37)。外環(huán)為主樓,土木結構,高4層,直徑73米。底層墻厚1.5米,四層墻厚0.9米。底層和二層不開窗,底層為廚房,二層為糧倉,三、四層為臥室。每層72開間,含門廳、梯間。除外墻和門廳、梯間的墻體以生土夯……[詳細] |
振成樓坐落在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鴻超兄弟等人于民國元年(1912年)建造。俗稱八卦樓,以富麗堂皇、內(nèi)部空間設計精致多變而著稱。其局部建筑風格及大門、內(nèi)墻、祖堂、花墻等所用的顏色,大膽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學所強調的多樣統(tǒng)一原則,達到了極高的審美境界,堪稱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該樓坐北朝南,占地約5000平方米,由兩環(huán)同心圓樓組合而成。外環(huán)土木結構,高4層,直徑57.2米,內(nèi)通廊式。兩面坡瓦屋頂,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構架。樓內(nèi)按中國傳統(tǒng)《易經(jīng)》八卦原理布局,以青磚防火墻分隔成8個單元,樓房呈輻射狀8等分,寓意乾、兌、坤、離、巽、震、良、坎八卦,每等分6間起腳為一卦。每卦關起門戶自成院……[詳細] |
世澤樓坐落在高頭鄉(xiāng)高北村西北部,承啟樓東側。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1929年毀于戰(zhàn)火,1931年按原狀重建。長方形土樓,坐北朝南,占地約5100平方米。高4層,面闊40.8米、11開間,進深41.2米、12開間,每層38開間,主墻厚1.6米,一、二層不開窗。一、四層內(nèi)通廊式,二、三層四面各有兩間伸至回廊外邊,不能相通。二層以上不設廳堂。樓內(nèi)側每隔一間以生土墻承重,每兩間之間以土坯磚相隔、承重。中廳已廢,兩側為石木或土木結構單層廂房。后廳為祖堂,上方懸掛匾額:“邦家之光”。全樓設4部樓梯,1個大門,內(nèi)院兩邊各有1口水井。用時參考2小時交通永定——高北村:從永定縣汽車站坐“金豐線”,……[詳細] |
振福樓坐落在永定縣湖坑鎮(zhèn)西片村,民國二年(1913年)由經(jīng)營條絲煙成為富翁的蘇振太動工興建。圓形土樓,坐北朝南,占地4000平方米。同振成樓一樣,是20世紀初期客家土樓融合部分近代西方建筑藝木和中國園林藝術的杰作之一。該樓依山傍水,西側的小溪蜿蜒曲折,清澈見底,樓前樓后竹木掩映,青石小路四通八達。該樓由內(nèi)外兩環(huán)同心圓建筑組成。外環(huán)高3層,直徑43.5米,土木結構,以中國傳統(tǒng)的《易經(jīng)》八卦格局建造,內(nèi)通廊式,兩面坡瓦屋頂,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構架。外環(huán)底層為廚房、餐廳,不開窗;二層為糧倉,三層為臥室。底層內(nèi)通廊以鵝卵石鋪面,間內(nèi)以青磚鋪面;二、三層全部以青磚鋪面。東西兩邊各設一道樓梯,兩梯對稱。后……[詳細] |
僑福樓坐落在高頭鄉(xiāng)高北村西北部,承啟樓西側。建于1962年。圓形土樓,坐北朝南。直徑45米,高3層,內(nèi)通廊式。全樓有30間(廳),設1個大門。第二層通廊由木質結構懸挑,第三層通廊挑出更多,且設腰檐,檐下以木板封閉作貯藏室。祖堂建筑風格中西合璧,在后側中軸線上,向內(nèi)院突出,正面有4根西式圓形石柱。內(nèi)院以花崗石鋪地。樓前為-墻圍合而成的院落,設外大門。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僑福樓被稱為“博士樓”,出了11個博士,其中還有個女醫(yī)學博士。樓主已經(jīng)83歲高齡,每當有游客來都會起身迎接,跟大家打招呼,此樓內(nèi)通廊式,祖堂中西合璧。用時參考1~2小時交通永定——高北村:從永定縣汽車站坐“金豐線……[詳細] |
集慶樓坐落在初溪村北面溪邊,海拔500多米,高出溪面約30米,地勢險要。圓形土樓,兩環(huán),建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坐南朝北,占地2826平方米。該樓中軸線自北而南依次為門坪、樓門、門廳、天井、內(nèi)環(huán)及內(nèi)外環(huán)通道、天井、祖堂、后院。樓門為石質門框,陰刻楹聯(lián):“集益都從謙處愛,慶徐只在善中求!睓M批:“物華天寶!焙駥嵉拈T扇封鐵板,上方設防火水槽,可有效防止火攻。外環(huán)土木結構,直徑66米,高4層。底層53開間,二層以上每層56開間。底層墻厚1.6米,無石砌墻基,后人在墻外表用鵝卵石加砌1米高的石墻貼面,以防土墻被屋檐水濺濕。建樓時只設一道比其他土樓寬敞的樓梯,位設于門廳東側,通至四層![詳細] |
衍香樓坐落在永定縣東南部的湖坑鎮(zhèn)新南村,南溪與奧杳溪的匯流處。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圓形土樓,坐東北朝西南,占地約4300平方米。主樓圓形,高4層,直徑40米,土木結構,內(nèi)通廊式,兩面坡瓦屋頂,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構架。外墻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底層厚1.5米,四層厚0.7米。每層34開間,底層設廚房、餐廳,不開窗;二層不開窗,設糧倉,三、四層為臥室。二層以上每層的廊檐下設木構小儲藏室。主樓后廳為豁口廳,較寬敞,供奉神座,前為小天井,與前面和兩邊的廊道圍合成一個院落,與樓門廳、樓中間的祖堂同在中軸線上。后廳兩側各有一磚砌拱門,與主樓內(nèi)通廊連接。后廳前向左右兩邊柱子上的楹聯(lián):“不因富貴求佳……[詳細] |
奎聚樓坐落在洪坑村西北部,建成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坐北朝南,占地約6000平方米,三堂兩落。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大門、門廳、天井、中廳、天井、大廳(祖堂前廳)、祖堂,兩側為橫樓。主樓方形,土木結構,面闊33米,進深31米,底層墻厚1.5米,內(nèi)通廊式,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構架。前半部分高3層,后半部分高4層,前低后高,落差較大。前半部分的一、二層不開窗,后半部分因靠近后山,一、二、三層不開窗,全樓只設一個大門出入。該樓前樓與后樓的屋頂都分成3段,作斷檐歇山頂,兩側的橫樓屋頂則作懸山迭落。主樓底層為廚房、餐廳,二層為糧倉,三層以上為臥室。兩側橫樓的前半部分與后半部分之間,從底層至三層均以青……[詳細] |
福裕樓坐落在洪坑村北部,東臨洪川溪。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年)。坐西朝東,占地約4000平方米,三堂四落府第式(五鳳樓)。中軸線自東而西依次為:門坪、內(nèi)大門、門廳、前天井、中廳(祖堂)、后天井、后廳。面闊45米,進深37米,后向寬41.4米,后墻兩個角分別收進1.8米,收進部分深9米。樓內(nèi)共有166個房間、22個廳堂、28道樓梯、6個天井、2個側門、2口水井、6個浴室。主體建筑即前、后樓和兩側橫樓,均比普通的五鳳樓高一層,更具防衛(wèi)功能。后樓比中堂高一個臺階,中樓比前樓高2個臺階,前后樓為土木結構,外表以石灰抹墻,與兩側橫樓連接。前樓高2層,后樓高5層半,兩側高5層。內(nèi)通廊式,歇山頂,穿斗、抬……[詳細] |
坐落在土樓群的最東側,建于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長方形土樓,坐北朝南,占地約3600平方米,無石砌墻基。高4層,面闊25.8米,9開間,進深24.3米,11開間,底層外墻厚1.3米,每層40開間。全樓設一個大門,4道樓梯,門外以矮墻圍合天井形成一個院落,外大門正對樓門。內(nèi)通廊式,前后為歇山頂,兩側為懸山頂(見7.a-2照片40)。該樓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外大門、門坪、樓門、門廳、天井、中廳、天井、后廳。中廳為口字形,單層,中為天井,南、北面各開一門,東、西面各開一旁門,4個門各通一磚墻巷道,把樓內(nèi)分隔成4個小院落。樓內(nèi)東西兩側各有一口水井。該樓原高3層,公元17世紀(清代初)由承……[詳細] |